目錄
第一章 民國大學若干核心特征掃描
第一節(jié) 起步晚但辦學水準進步快的民國大學 2
第二節(jié) 于“裨販與創(chuàng)造”間緩慢進步的民國大學之學術成長 22
第三節(jié) 本章余論 29
第二章 民國大學之自治與社會干預
第一節(jié) 體現教育優(yōu)先原則的大學制度設計 49
第二節(jié) 大學與教育主管部門關系之觀察 56
第三節(jié) 本章余論 60
第三章 民國大學校長、教授及師生關系
第一節(jié) 大學校長 65
第二節(jié) 大學教授 71
第三節(jié) 大學師生關系 75
第四節(jié) 本章余論 81
第四章??光復初期臺灣高等教育之轉型(1945—1947)
第一節(jié) 日據時期的臺灣高等教育及國民政府接收之籌劃 89
第二節(jié) 國民政府接管臺灣高等教育的理念方針與措施 98
第三節(jié) 本章余論 108
第五章 原民國大陸大學在臺“復校”之背景
第一節(jié) “復?!贝髮W回顧與類別 116
第二節(jié) “復?!背晒Φ拇髮W背景因素分析 132
第三節(jié) 本章余論 136
第六章??原民國大陸大學在臺“復校”大學的發(fā)展路徑
第一節(jié) “復?!币潦?144
第二節(jié) 由所(部)至院,逐漸向完整大學建制過渡 147
第三節(jié) 傳承大陸校風前提下的校務運作 157
第四節(jié) 本章余論 159
第七章 原民國大學通才教育理念在臺灣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通才教育思想始終占據民國大學的主導位置 166
第二節(jié) 臺灣地區(qū)大學通識教育發(fā)端于“復校”大學,初始理念與實踐同原民國大陸大學一脈相承 172
第三節(jié) 臺灣高校通識教育之發(fā)展趨勢 177
第四節(jié) 本章余論 181
附??錄??部分“復?!贝髮W大事記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