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近二十年浙東學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近二十年浙東學術研究回顧
二、視野的轉換與文獻的挖掘
第一編 元代浙東學術
第一章 慈湖心學在宋元明的影響
一、楊慈湖遠過于象山
二、趙偕及其寶峰學派
三、陸學與王學的橋梁
第二章 袁桷的史學思想及實踐
一、關心宋史編纂的動因
二、宋史編纂過程及流產
三、袁桷史學思想及成績
四、袁桷史學的歷史地位
第二編 明代浙東學術
第三章 李孝謙及其《四明文獻考》
一、《四明文獻考》的內容
二、《四明文獻考》的作者
三、《四明文獻考》的價值
第四章 黃潤玉的經史成績
一、富戶后裔
二、科舉上升
三、經世為民
四、晚年力學
五、儒科世家
第五章 楊守陳疑經思想及其意義
一、疑經過程及背景
二、疑經成果的勾沉
三、疑經特點及意義
第六章 《慈湖遺書》的重刊與《楊子折衷》的寫作
一、《慈湖遺書》及《楊子折衷》
二、湛氏之學與慈湖心學的區(qū)別
三、湛氏之學與陽明心學的區(qū)別
第七章 金賁亨及其《臺學源流》
一、“道德之完人,儒林之先覺”
二、《臺學源流》的地域學脈建構
第八章 楊德周《玉田識略》研究
一、重視地方文獻的楊德周
二、編纂背景、過程及版本
三、《玉田識略》學術價值
結語
附錄
一、明代王應麟后裔
二、范欽案定讞時間
第三編 清代浙東學術
第九章 高宇泰《敬止錄》諸問題
一、成書背景、時間與性質
二、鄉(xiāng)邦文獻之整理與保存
三、《敬止錄·學??肌肺?br />結語
第十章 《明史》萬稿與王稿的異同:以類傳為中心的思考
一、《明史》萬稿與王稿外在的不同
二、《明史》萬稿與王稿實質的不同
三、萬稿與王稿異同的觀察與思考
第十一章 以史入志:章學誠方志學理念的再認識
一、傳統(tǒng)方志編纂四弊
二、方志編纂的學術化
三、方志編纂的歷史化
四、章氏方志理論研究的現(xiàn)實啟發(fā)意義
第十二章 蔣學鏞與錢大昕修志理念的分歧
一、修志的曲折過程
二、修志理念的基本差距
結語
第十三章 平步青學術初探
一、平步青的生平
二、平氏對浙東學術文獻的整理
三、對當代史的記錄
結語
第十四章 徐時棟《與朱述之司馬書》考
一、《與朱述之司馬書》之成
二、《宋元四明六志》諸問題
三、其他相關學術問題補證
第十五章 陳勱的交往記憶
一、別人記憶中陳勱
二、陳勱的交往記憶
三、陳勱學術之概略
結語
第十六章 晚清洋務奇人黃維煊事功
一、與中外貿易
二、以軍功著稱
三、參福建船政
四、北援與西剿
五、任臺灣同知
六、倡遷法教堂
七、嗜學多藏書
八、子承父才干
附錄
一、徐兆昺生卒年考
二、張恕“五世科第”
第四編 民國浙東學術
第十七章 張美翊事跡及學術成就
一、出使前后的張美翊
二、新政前后的張美翊
三、民國時期的張美翊
四、張美翊的師徒情
結語
第十八章 張原煒及其《葑里剩稿》
一、張原煒家學人生軌跡鉤沉
二、《葑里日記》和《葑里剩稿》
三、《葑里剩稿》的史料價值
第十九章 彭獨盒及其《甬上雜著》
一、生平事跡
二、史料價值
第二十章 史天行事跡著作
一、事跡
二、著作
三、刊物
附錄
梁秉年生卒年考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