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1
第一章 1939年:中國士人的文化世界與人生抉擇16
第一節(jié) 中國士人社會與戰(zhàn)時政治文化語境18
第二節(jié) 中國士人的抗戰(zhàn)行動27
第三節(jié) 中國士人的學術著述和文藝創(chuàng)作38
第二章 光未然、冼星海與《黃河大合唱》的文化政治50
第一節(jié) 《黃河大合唱》主體象征的誕生51
第二節(jié) “中華民族”與“黃河”的符號政治54
第三節(jié) 民族形式:文化資源的政治性63
第三章 熊十力在復性書院及其新儒學思想72
第一節(jié) 熊十力、馬一浮在復性書院之分合73
第二節(jié) “體用不二”的哲學本體論77
第三節(jié) 中西互參互證的知識論83
第四章 太虛大師的東南亞及南亞之行91
第一節(jié) 東南亞及南亞之行的緣起92
第二節(jié) 佛教訪問團的組成及行前活動95
第三節(jié) 東南亞及南亞之行的經過100
第四節(jié) 東南亞及南亞之行的意義及影響106
第五章 幽憂閑適兩有之:劉節(jié)1939年日記解讀111
第一節(jié) 援史證今的學問之道113
第二節(jié) 以義相褒的交游之誼117
第三節(jié) 風雅興寄的赤子詩心122
第四節(jié) 意趣橫生的閑情逸致126
第六章 鄉(xiāng)土社會與人生體驗:廢名在故鄉(xiāng)的精神之旅131
第一節(jié) 戰(zhàn)爭與鄉(xiāng)野社會的“小歷史”135
第二節(jié) 詠而歸:活潑潑的兒童教育141
第三節(jié) 回憶與夢想的詩學147
第四節(jié) 哲學與宗教之思152
第七章 潛行與苦戰(zhàn):于伶在上?!肮聧u”的戲劇創(chuàng)作157
第一節(jié) 戰(zhàn)爭與生民之多難160
第二節(jié) 上?!肮聧u”的舞女敘事165
第三節(jié) 租界政治夾縫中的抗戰(zhàn)主題171
第八章 俠義與隱喻:王度廬在淪陷區(qū)的武俠小說修辭178
第一節(jié) 《青島新民報》與王度廬的寫作處境182
第二節(jié) 以俠義銷胸中塊壘188
第三節(jié) 懷舊與幽微的諷喻193
第九章 講述“中國故事”:林語堂在海外的抗戰(zhàn)敘事199
第一節(jié) 抨擊安福系的反動行徑204
第二節(jié) 揭露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07
第三節(jié) 控訴侵華日軍的暴行211
第四節(jié) 謳歌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精神213
第五節(jié) 反法西斯與講述“中國故事”216
結語221
參考文獻224
附錄 1939年中國文化大事記231
后記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