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 研究背景
1.1 山地災害嚴重威脅著我國山區(qū)的安全發(fā)展
1.2 災害風險管理需要多視角的耦合研究
1.3 人本主義在我國山地災害風險應對中的缺失
2 韌性減災的研究進展
2.1 災害風險與韌性理念的提出
2.2 韌性實踐與研究綜述
2.3 微觀視角下的災害應對研究綜述
2.4 待突破環(huán)節(jié)和需關注領域
3 核心框架與主要研究內容
3.1 研究目的
3.2 農戶能力一認知一行為選擇風險框架
3.3 主要研究內容
3.4 總體技術路線
第2章 數據與研究方法
1 研究區(qū)概況
1.1 地質地貌
1.2 氣候氣象
1.3 災害發(fā)育
1.4 土地資源
1.5 社會經濟
2 數據來源
2.1 研究區(qū)多層抽樣
2.2 問卷和訪談提綱設計
2.3 問卷質量與特征描述性統(tǒng)計
3 主要計量模型
3.1 調節(jié)效應
3.2 中介效應
3.3 PI.S路徑分析/sEM
3.4 Logislic/OLs等其他計量經濟模型
第3章 能力與脆弱性分析
1農戶能力與脆弱性研究評述
1.1 農戶脆弱性
1.2 農戶能力
2 農戶可持續(xù)生計資本
2.1 農戶收入兩期理論研究模型
2.2 農戶收入兩期理論實證模型
2.3 模型指標的選取及定義
2.4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2.5 計量經濟模型結果
3 農戶生計/貧困脆弱性
3.1 理論框架及指標選取
3.2 研究方法——熵值法
3.3 農戶生計脆弱性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3.4 樣本村落農戶生計脆弱性指數分析
3.5 樣本農戶生計脆弱性指數分析
4 研究小結
第4章 災害背景下的個體風險認知與地方感
1 災害風險認知
1.1 災害風險認知的內涵與研究實踐
1.2 災害風險認知的測度體系
1.3 災害風險認知的描述陛統(tǒng)計分析
2 地方感
2.1 地方感研究評述
2.2 為什么是地方感
2.3 地方感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3 災害風險認知與地方感耦合作用機制
3.1 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3.2 計量經濟模型的建構
3.3 實證檢驗
4 研究小結
第5章 避災行為選手的多角度分析
1 避災行為選擇的總體分析
1.1 居民搬遷行為及其驅動機制
1.2 居民避災準備及其驅動機制
1.3 居民購買保險行為及其驅動機制
1.4 研究述評
2 農戶保險購買
3 農戶搬遷選擇
4 農戶避災準備
5 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5.1 群測群防體系介紹
5.2 群測群防體系現(xiàn)狀
5.3 群測群防對災害風險認知的影響
第6章 能力-認知-避災行為選擇機制
1 農戶能力、認知及搬遷行為選擇
1.1 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1.2 實證檢驗
2 農戶能力、認知及災害保險行為選擇
2.1 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2.2 實證檢驗
3 農戶能力、認知及避災準備行為選擇
3.1 理論框架與研究假設
3.2 實證檢驗
4 研究小結
第7章 微觀視角下山地災害切性應對策略建議與展望
1 中國山地災害韌性應對的挑戰(zhàn)與機遇
2 基于農戶能力-認知-行為決策的綜合建議
3 利益相關方的作用及著力點
3.1 各級政府
3.2 民間及社會力量
3.3 學者
3.4 保險公司
3.5 當地居民主體
3.6 監(jiān)測員
3.7 村干部
4 未來相關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