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擬介紹良渚遺址八十年考古歷程中的重要發(fā)現(xiàn)和工作,從1936年施昕更先生的發(fā)現(xiàn),到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良渚文化”;從1936年在棋盤墳遺址發(fā)現(xiàn)的幾片黑陶片到1986年反山墓地的1200余件玉器;從南方荒蠻之地的一個小遺址到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良渚王國,這背后經歷了幾代考古人的努力和付出。良渚遺址為人熟知的多是反山墓地、良渚古城等重大發(fā)現(xiàn),令人關注的總是玉琮、玉鉞這樣的珍貴文物,但良渚遺址考古八十年的歷程中更多的是朱村斗、吳家埠這樣“默默無聞”的遺址,更多的是陶器、石器這種不起眼乃至殘破的器物,本書以良渚考古隊隊員的視角與各位讀者分享良渚遺址考古八十年背后的平凡與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