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國倫敦肯辛頓海德公園門(Hyde Park Gate)22號,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亞•史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維多利亞時代出身于劍橋的一位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學者和傳記家。母親是茱莉亞•普林賽普•杰克遜•斯蒂芬(Julia Prinsep Jackson Stephen)。她的早年教育由父母在家指導完成。 1895年5月,母親茱莉亞去世,伍爾夫遭遇第一次精神崩潰。 1904年2月,伍爾夫的父親去世。5月,伍爾夫遭遇第二次精神崩潰,并試圖跳窗自殺。同年末,伍爾夫和姐姐瓦內莎(Vanessa)等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后來她們和幾位朋友創(chuàng)立了布盧姆斯伯里派文人團體(Bloomsbury Group)。 1912年8月10日,伍爾夫與作家、社會政治評論家倫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結婚。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The Voyage Out)出版,其后作品包括《雅閣的房間》(Jacob’s Room)、《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奧蘭多》(Orlando)、《海浪》(The Waves)、《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等都深受評論界和讀者喜愛。大部分作品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伍爾夫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現(xiàn)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不過她本人并不喜歡某些現(xiàn)代主義作者,如喬伊斯。她對英語語言革新甚多,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人們心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chuàng)新至今仍有影響。 1941年3月28日,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裝滿了石頭之后,在位于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投河自盡,留下了給丈夫的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