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都為一種強烈的愿望所驅動,這個愿望就是要了解一個怒氣沖沖的人世間,要和這個世間和解,無論如何都要愛這個世間,愛命運,愛世界?!?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國的全部權力,書籍被投進烈火。1943年,華沙猶太人居住區(qū)的起義被鎮(zhèn)壓,人被投進烈火。1933—1943年,這十來年,就是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在一首詩中所說的“黑暗時代”。在這個時代,諾言受到嘲弄,條約遭到踐踏,法西斯主義與種族觀念合流,政治形勢極度混亂。 本書選取評述了三位女性——埃迪特·施泰因、漢娜·阿倫特和西蒙娜·韋伊,她們都是猶太人,也都是哲學家,都敢于批判她們的老師(胡塞爾、海德格爾和阿蘭),并想超 他們。她們的著作與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發(fā)生的悲劇性事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她們自身也被卷入時代的漩渦,或流亡,或殞命。透過書寫她們的生命經驗、思想歷程,觀察她們如何解讀現(xiàn)實,回應時代,西爾維·庫爾廷-德納米為這個黑暗時代繪制了一幅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