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物理學民族心理學(套裝上下冊)

民族心理學(套裝上下冊)

民族心理學(套裝上下冊)

定 價:¥186.00

作 者: 張積家 等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7587342 出版時間: 2019-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92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民族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學與人類學、民族學交叉的綜合性研究領域。在民族心理學內(nèi)部,既有人類學的質(zhì)性研究取向,又有心理學的量化研究取向,既有人類學的田野工作,又有心理學的實驗研究。兩種研究取向長期相向而行,卻較少溝通。本書是整合兩種研究取向的嘗試。本書包括七編:民族心理學引論、民族意識論、民族認知論、民族語言論、民族動機論、民族人格論、民族交往與民族心理健康論。本書體系新穎、內(nèi)容全面、資料豐富、文筆流暢、可讀性強;既重視民族心理學的歷史發(fā)展和重要理論的闡述,又重視具體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介紹,也重視具體研究成果的說明。本書對國內(nèi)已有民族心理研究成果做了系統(tǒng)總結(jié),同時指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心理學、人類學、民族學專業(yè)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對民族心理學、民族學、人類學研究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張積家(1955—),字雋生,男,北京師范大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國家民委語言文化心理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教育部民族教育發(fā)展中心民族心理與教育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心理學報》編委、《心理科學》編委、《心理學探新》編委。主要研究專長為心理語言學和民族心理學。出版專著和教材13部,在國內(nèi)外期刊發(fā)表論文580余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心理學報》、《教育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發(fā)表論文110篇。獲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項4項,三等獎4項。在心理學界、語言學界、民族學界和教育學界具有重要學術(shù)影響。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民族心理學引論
1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1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1.1 民族的一般概念
1.1.2 民族的基本屬性
1.1.3 民族心理的內(nèi)涵與外延
1.1.4 民族共同心理素質(zhì)與民族心理
1.2 民族心理學的學科性質(zhì)
1.2.1 民族心理學的對象特點
1.2.2 民族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1.2.3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3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意義
1.3.1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意義
1.3.2 民族心理學研究的實踐價值
2 民族心理學史略
2.1 民族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2.1.1 民族心理學的哲學來源
2.1.2 民族心理學的心理學來源
2.1.3 民族心理學的人類學來源
2.1.4 民族心理學的語言學來源
2.2 國外民族心理學思想簡介
2.2.1 馮特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2 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3 勒龐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4 維果茨基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5 馬林諾夫斯基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6 洪堡特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2.7 心理人類學者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3 民族心理學在中國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2.3.1 梁啟超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3.2 費孝通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2.3.3 我國民族心理學的發(fā)展脈胳
2.3.4 中國民族心理學的最新發(fā)展
2.3.5 民族心理學的發(fā)展趨勢
3 民族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1 民族心理研究的方法論
3.1.1 民族心理研究的屬性
3.1.2 民族心理學的方法論
3.1.3 民族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發(fā)展
3.2 民族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
3.2.1 跨文化研究的起源
3.2.2 民族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方法論
3.2.3 傳統(tǒng)跨文化民族心理研究的轉(zhuǎn)向——文化進化論
3.3 民族心理學的定性研究方法
3.3.1 田野調(diào)查法
3.3.2 文獻研究法
3.3.3 語言學分析法
3.3.4 扎根理論
3.3.5 中國古代的定性研究法
3.4 民族心理學的定量研究方法
3.4.1 測驗法
3.4.2 實驗法
3.4.3 內(nèi)容分析法
第二編 民族意識論
4 民族意識
4.1 民族意識的概念
4.1.1 民族意識的歷史探源
4.1.2 民族意識內(nèi)涵的發(fā)展與爭論
4.1.3 民族意識與民族心理
4.2 民族意識的結(jié)構(gòu)
4.2.1 民族意識產(chǎn)生的前提和基礎
4.2.2 民族意識的分層和分類
4.2.3 民族意識的心理結(jié)構(gòu)
4.2.4 民族意識的功能
4.3 民族意識與公民意識、國家意識的關(guān)系
4.3.1 民族意識與公民意識的關(guān)系
4.3.2 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的關(guān)系
4.4 社會現(xiàn)代化與民族意識的變遷
4.4.1 民族意識的社會特性
4.4.2 民族意識產(chǎn)生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
4.4.3 社會現(xiàn)代化對民族意識的影響
5 民族認同與民族自尊
5.1 民族認同
5.1.1 民族認同的概念
5.1.2 民族認同的結(jié)構(gòu)
5.1.3 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5.1.4 民族認同與文化適應
5.1.5 民族認同與民族偏見
5.1.6 民族認同與語言態(tài)度
5.2 民族認同的理論基礎
5.2.1 社會認同理論
5.2.2 認同發(fā)展理論
5.3 民族認同形成的階段
5.3.1 Phinney的三階段民族認同發(fā)展模型
5.3.2 Cross的黑人民族認同發(fā)展模型
5.3.3 Helms的民族認同發(fā)展模型
5.4 民族認同的研究方法
5.4.1 問卷法
5.4.2 實驗法
5.4.3 投射法
5.4.4 田野調(diào)查法
5.5 民族自尊
5.5.1 自尊
5.5.2 民族自尊
5.6 民族認同研究的發(fā)展
5.6.1 現(xiàn)存問題
5.6.2 研究展望
6 民族文化與民族意識
6.1 文化的概念與類型
6.1.1 什么是文化
6.1.2 文化類型
6.1.3 文化模式
6.1.4 文化與民族意識的關(guān)系
6.2 文化沖突與民族意識
6.2.1 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帶來更多的文化沖突
6.2.2 文化沖突是人類文化史上的普遍現(xiàn)象
6.2.3 文化沖突與民族意識的關(guān)系
6.3 文化融合與民族意識
6.3.1 文化融合論
6.3.2 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的辯證關(guān)系
6.3.3 民族融合與文化融合
6.3.4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文化大融合
6.3.5 民族意識與文化融合的關(guān)系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