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一 選題依據和意義
二 研究計劃與寫作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文獻綜述
第一章 普蘭丁格生平小傳
一 家族與童年
二 求學經歷
三 從教生涯
四 學術思想與著作
第二章 普蘭丁格的偶態(tài)形而上學觀
一 從言偶態(tài)與從物偶態(tài)
二 可能世界與偶態(tài)分析
三 論本質:蘇格拉底有哪些本質?
四 跨世界同一性問題
五 偶態(tài)分析與宗教哲學經典問題
第三章 知識論辯護:問題何在7
一 “保證說”提出的知識論背景
二 辯護、內在主義和經典內在主義:概念與問題
三 普蘭丁格對齊碩姆的批判之一:義務論辯護可以成立嗎?
四 普蘭丁格對齊碩姆批判之二:價值論辯護可以成立嗎?
五 普蘭丁格對邦杰的批判:聯(lián)貫主義及其問題
六 普蘭丁格對戈爾德曼的批判:可靠主義及其問題
第四章 “保證”知識論體系的重建
一 保證的概念與條件
二 基礎主義、聯(lián)貫主義與保證
三 記憶信念與保證
四 他者信念與保證
五 見證信念與保證
六 感覺信念與保證
七 先驗知識與保證
八 認知概率與保證
第五章 基督教信念具有保證嗎7
一 寫作背景:基督教信念面臨的挑戰(zhàn)
二 概念界定:基督教信念、保證與模型
三 A/C模型與有神論信念的保證
四 罪與擴展的A/C模型
五 否決因子之一:多元主義與排他主義之爭
六 否決因子之二:苦難、惡與“自由意志說”
……
第六章 總結與評價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