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放眼清代學術版圖,在經學與地域學派的互動關聯中,從《論語》詮釋文本細讀出發(fā),注重地域學派形成發(fā)展及相互影響變異的比較觀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學派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深度審視清代《論語》詮釋的種種形態(tài)和復雜問題,清晰勾勒清代吳派、皖派、揚州學派、常州學派、浙東學派、嶺南學派、湖湘學派《論語》詮釋的鮮明個性和治經風格。本書呈現出有別于傳統研究的新觀點、新形態(tài)、新問題,對拓展經學研究領域有所裨益,為傳統經學的現代轉型提供參照。緒論1第一章清代《論語》詮釋地域分布與學派歸屬20一、注家及著述概述20二、學派劃分依據39三、學派歸屬45第二章吳派《論語》詮釋特點論56一、博古崇漢56二、考定文字64三、輯佚嚆矢69第三章皖派《論語》詮釋特點論75一、精于名物75二、崇尚古注83三、權衡漢宋87第四章揚州學派《論語》詮釋特點論100一、風景獨特101二、證實運虛107三、精深邃密111四、兼采貫通117第五章常州學派《論語》詮釋特點論128一、學派界定128二、轉型今文131三、博大會通135四、文本拓展140第六章浙東學派《論語》詮釋特點論151一、會通不拘151二、經史兼治157三、以禮為本164四、溫故知新168第七章嶺南學派《論語》詮釋特點論177一、融合漢宋178二、平心求是183三、開新改制190第八章湖湘學派《論語》詮釋特點論205一、崇尚公羊205二、獨立根性213三、經世致用228總論239參書目264后記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