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鴻蹤:關于這座城市的史跡/廣州文史研究叢書》是一本關于廣州歷史的散文集。書名《羊城鴻蹤》中的“鴻蹤”二字借鑒于下面這首古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边@首詩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被后世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寫給他弟弟蘇轍的一首詩,詩名為《和子由澠池懷舊》。在這首詩中,東坡先生把人類活動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比喻為飛鴻落地覓食時在泥濘雪地上留下的爪痕。東坡先生的這個比喻再恰當不過了,今天我們可以非??隙ǖ卣f蘇東坡先生曾經到過廣州,就是因為他一千多年前曾經在這里留下過痕跡。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年邁的蘇東坡來到廣州,盡管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他在廣州待了多久,也不清楚他在廣州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但有一件事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他曾經到廣州城內著名的佛寺“凈慧精舍”禮佛并應邀為寺院題字。他見寺內六株古榕參天,便欣然寫下“六榕”二字。770余年之后,到了清朝同治年間,這座寺院就因為蘇東坡寫的這兩個字而更名為“六榕寺”。按照蘇東坡在《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文中的比喻,他當年在廣州寫下的“六榕”二字及后來寺院因此而更名的這段佳話,大概也可以稱為是他老人家印記在廣州這塊土地上的“指爪”吧?蘇東坡信奉佛教,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他的這首詩寄托了他對人生的領悟,有人稱它為“禪詩”。比他早生了近400年的另一位著名詩人張若虛在他那首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對人生的短暫也發(fā)出過類似的感慨,他寫道:“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比松_實如此,在川流不息的永恒的時空中一代又一代的人類都不過是一批接一批的匆匆過客,就好像是那一掠而過的飛鴻,每一代人都會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他們的“指爪”,就連大自然也會在時空中刻下歲月的年輪。在廣州這座古老城市的地上、地下,留存了太多的古建筑、古遺址和古文獻,均可視為是前人留下的“指爪”或“鴻蹤”,它們是歷史的見證,在它們背后都隱藏著一段有關這座城市的歷史故事。長期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卻往往對它們熟視無睹,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