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臨終前說:我死在太多醫(yī)生的幫助下。享年33歲。 普林尼記錄了當時流行的墓志銘:就是那幫醫(yī)生殺了我。 華盛頓死前最后一句話是:讓我安靜地去吧。此前他被灌了大量水銀,還被放了2.5升血。 喬治·奧威爾去世前兩年一直與一種新藥鏈霉素奮戰(zhàn),他躺在病床上說:我覺得使用這種藥物,就好像把船鑿沉,來驅趕船上的老鼠。這種有效藥物的副作用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即便到了20世紀,醫(yī)學教科書仍然充斥著自相矛盾的教導和未經檢驗的謬誤傳統(tǒng),人類與疾病的抗爭,同時也是與謬誤的抗爭?!端幬锖喪贰房疾旃虐捅葌惖疆敶?000年的一系列經典藥物,每一種藥物的背后,都是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鼘幣c英國人——1651年,奎寧正式進入《羅馬藥典》,是藥典中為數不多的有效藥,風靡全歐洲,不過英國卻是個例外。有人發(fā)燒,服用了奎寧之后,死掉了。英國人認為這是“天主教的陰謀”,這種藥就成了非法藥物。塔爾博特偷偷引進了這種藥物,加上玫瑰葉、檸檬汁和混合各種原料的葡萄酒組成一種“神秘藥方”。他的推銷大為成功,查理二世重金聘請他為醫(yī)師,并且賜給騎士爵位,并讓他透露到底是什么藥物這么有效。那醫(yī)生回答:耶穌會士樹皮(英國人對奎寧的稱呼)。查理二世大為驚駭:這藥早就已經明確禁止使用,為什么以前害人的藥物,現在這么有效呢?那醫(yī)生回答:這種藥的效果只有國王才配消受??股氐母锩?9世紀后期,化學家發(fā)現把從煤渣中提煉出來的染料涂在植物或動物組織上,染料會將纖維清晰地顯現出來,并且順著組織運動,進入各個器官。埃爾利希憑借這種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種“抗體”,像“魔法子彈”一樣對病菌進行打擊。細菌表面存在與人體細胞不一樣的接收器,如果能讓毒素進入這些地方,就能在不殺死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細菌?;瘜W家們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靶向藥物,這是抗生素時代的開端,這種思維方法也是“化學療法”的開端。這才開始了乙酰丙胺(退熱冰)、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二醋嗎啡、百浪多息、盤尼西林、沙利度胺(反應停)等一系列經典藥物的傳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龐大的制藥公司的崛起與藥物生產和監(jiān)管背后藥效評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倫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