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1972年出生。主要從事潔凈鋼與非金屬夾雜物和冶金過程數(shù)值模擬仿真研究。1993年本科畢業(yè)于重慶大學,1998年于北京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先后在日本、德國、挪威、美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曾任挪威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密蘇里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2012年回國,現(xiàn)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tài)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稀貴金屬綠色回收與提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中國金屬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煉鋼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特種冶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美國礦業(yè)金屬及材料協(xié)會(TMS)過程技術與模型委員會主任。獲得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2014年中國產(chǎn)學研合作創(chuàng)新成果獎、創(chuàng)新獎,獲得英國皇家工程院杰出訪問學者稱號。擔任“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B” 和“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A”的Key Reader、“ISIJ International”和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的國際編委、“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和“Metallurgical Research&Technology”以及《鋼鐵》《煉鋼》《連鑄》《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等刊物的編委,受邀為70多個國際刊物審理稿件,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參與組織20余次國際學術會議,在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300余次,獲授權專科3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