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在繼承性與超出性中尋找著體現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途徑,電影敘事為建構民族個體記憶和實現自我身份認同提供了多維空間,在不斷建構著中國影像的主體性話語系統(tǒng),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符碼系統(tǒng)經歷了碰撞融合之后,對本民族的身份與文化認同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歷史文化積淀下的情感體認鑄就了民族的價值意蘊內核,在民族個體心理動機下,由具體的影像文本轉化為自我想象與價值沉淀,以藝術表達、審美敘事、影像闡釋等方式進行符號轉化,呈現富有歷史感的文化意識與文化精神,實現對民族與人類命運的探尋。而21世紀以來的國產電影,大多具備在想象中進行文化反思與人性追問的特質。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文化邏輯驅使下,各民族都開始競相展示以本土價值主體、文化主體、政治主體等為主的文化秩序與觀念形態(tài),更加需要保持文化的自主性而不被納入所謂主流話語與價值系統(tǒng),這其實也是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根本性存在。而從文化存在角度來看,影像建構的歷史記憶似乎比其他形態(tài)更能夠承擔起建構民族文化記憶的某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