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無線通信網絡與系統(tǒng)

無線通信網絡與系統(tǒng)

無線通信網絡與系統(tǒng)

定 價:¥109.00

作 者: [美] 科里·比爾德(Cory Beard),威廉·斯托林斯( 著;朱磊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電子 通信 工業(yè)技術 通信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581185 出版時間: 2017-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2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了所有類型的無線通信,從衛(wèi)星通信、蜂窩通信到局域網和個域網。內容分為四部分:背景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無線個人區(qū)域網絡、無線網絡和移動應用。涉及無線信道、信號編碼技術、正交頻分復用、擴頻、無線局域網技術和IEEE802.11無線局域網標準、藍牙和IEEE802.15、蜂窩無線網絡、第四代通信系統(tǒng)、移動應用和移動IP等。本書可作為通信和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對于從事無線通信和網絡方面研究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本書也是很好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William Stallings,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國防學院(堪培拉)信息技術與電子工程系。他是世界知名的計算機學者和暢銷教材作者,已經撰寫了17部著作,出版了40多本書籍,內容涉及計算機安全、計算機網絡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等方面,堪稱計算機界的全才。他曾九次榮獲美國“教材和學術專著作者協(xié)會”頒發(fā)的“年度佳計算機科學教材”獎。

圖書目錄

目 錄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1
 1.1 無線通信的發(fā)展史1
 1.2 全球蜂窩網絡2
 1.3 移動設備革命3
 1.4 未來趨勢4
 1.5 無線技術挑戰(zhàn)5
第一部分 技術背景
第2章 信號傳輸基礎8
 2.1 傳遞信息的信號8
  2.1.1 時域概念8
  2.1.2 頻域概念10
  2.1.3 數(shù)據速率和帶寬之間的關系11
 2.2 模擬信號和數(shù)字信號傳輸13
  2.2.1 模擬數(shù)據和數(shù)字數(shù)據13
  2.2.2 模擬信號和數(shù)字信號14
  2.2.3 模擬傳輸和數(shù)字傳輸16
 2.3 信道容量17
  2.3.1 奈奎斯特帶寬17
  2.3.2 香農容量公式18
 2.4 傳輸介質19
  2.4.1 地面微波21
  2.4.2 衛(wèi)星微波22
  2.4.3 廣播無線電23
  2.4.4 紅外線23
 2.5 多路復用23
 2.6 閱讀建議27
 2.7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27
 附錄2A 分貝與信號強度29
第3章 通信網絡31
 3.1 廣域網、局域網和城域網31
  3.1.1 廣域網31
  3.1.2 局域網32
  3.1.3 城域網32
 3.2 交換技術32
 3.3 電路交換34
 3.4 分組交換36
  3.4.1 基本操作38
  3.4.2 數(shù)據包大小40
  3.4.3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比較41
 3.5 服務質量43
  3.5.1 語音、音頻和視頻流量43
  3.5.2 數(shù)據流量43
  3.5.3 提供服務質量44
 3.6 推薦閱讀45
 3.7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45
第4章 TCP/IP協(xié)議47
 4.1 協(xié)議體系結構的需求47
 4.2 TCP/IP協(xié)議的體系結構48
  4.2.1 TCP/IP層48
  4.2.2 TCP和IP操作49
  4.2.3 TCP/IP應用50
 4.3 OSI模型51
 4.4 網絡互聯(lián)52
  4.4.1 路由器53
  4.4.2 網絡互聯(lián)實例53
 4.5 推薦閱讀56
 4.6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56
 附錄4A 因特網協(xié)議57
 附錄4B 傳輸控制協(xié)議64
 附錄4C 用戶數(shù)據報協(xié)議67
第二部分 無線通信技術
第5章 無線通信概述70
 5.1 頻譜的考慮因素70
  5.1.1 監(jiān)管措施70
  5.1.2 傳播模式71
 5.2 視距傳播72
  5.2.1 5種基本傳播機制72
  5.2.2 天線72
  5.2.3 自由空間損耗73
  5.2.4 實際系統(tǒng)中的路徑損耗指數(shù)75
  5.2.5 基于實證測量的模型76
  5.2.6 噪聲77
  5.2.7 Eb/N0表達式77
 5.3 移動環(huán)境的衰落78
 5.4 信道校正機制81
  5.4.1 前向糾錯81
  5.4.2 自適應均衡82
  5.4.3 分集技術和MIMO82
  5.4.4 擴頻與OFDM84
  5.4.5 自適應調制和編碼84
  5.4.6 帶寬擴展84
 5.5 數(shù)字信號編碼技術85
 5.6 編碼與差錯控制87
  5.6.1 差錯檢測87
  5.6.2 分組糾錯碼92
  5.6.3 分組編碼原理93
  5.6.4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97
  5.6.5 卷積碼97
  5.6.6 自動重傳請求100
 5.7 OFDM103
  5.7.1 OFDM基礎103
  5.7.2 機會調度106
 5.8 擴頻107
  5.8.1 擴頻的概念107
  5.8.2 跳頻擴頻107
  5.8.3 直接序列擴頻109
  5.8.4 碼分多址111
 5.9 推薦閱讀111
 5.10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111
第6章 無線信道115
 6.1 天線115
  6.1.1 輻射方向圖115
  6.1.2 天線類型116
  6.1.3 天線增益118
 6.2 頻譜的考慮因素119
  6.2.1 監(jiān)管措施119
  6.2.2 傳播模式120
  6.2.3 傳輸與反射特性122
 6.3 視距傳播123
  6.3.1 5種基本傳播機制123
  6.3.2 衰減123
  6.3.3 自由空間損耗124
  6.3.4 實際系統(tǒng)中的路徑損耗指數(shù)125
  6.3.5 基于實際測量的信道模型127
  6.3.6 噪聲128
  6.3.7 Eb/N0表達式129
  6.3.8 大氣吸收131
  6.3.9 多徑131
  6.3.10 折射131
 6.4 移動環(huán)境中的衰落132
 6.5 信道糾錯機制136
  6.5.1 前向糾錯136
  6.5.2 自適應均衡137
  6.5.3 自適應調制和編碼137
  6.5.4 分集技術和MIMO138
  6.5.5 OFDM和擴頻141
  6.5.6 帶寬擴展141
 6.6 推薦閱讀142
 6.7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142
第7章 信號編碼技術146
 7.1 信號編碼準則147
 7.2 數(shù)字數(shù)據、模擬信號148
  7.2.1 幅移鍵控149
  7.2.2 頻移鍵控149
  7.2.3 相移鍵控150
  7.2.4 性能153
  7.2.5 最小頻移鍵控155
  7.2.6 正交振幅調制156
 7.3 模擬數(shù)據、模擬信號157
  7.3.1 振幅調制157
  7.3.2 角度調制159
 7.4 模擬數(shù)據、數(shù)字信號161
  7.4.1 波形編碼162
  7.4.2 基于模型的編碼和聲碼器165
  7.4.3 性能166
 7.5 推薦閱讀166
 7.6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167
第8章 正交頻分復用170
 8.1 正交頻分復用簡介170
  8.1.1 正交性171
  8.1.2 OFDM的優(yōu)點172
  8.1.3 OFDM實現(xiàn)172
  8.1.4 OFDM的缺點174
 8.2 正交頻分多址176
 8.3 單載波頻分多址177
 8.4 推薦閱讀179
 8.5 關鍵術語、復習題和問題179
第9章 擴頻181
 9.1 擴頻的概念181
 9.2 跳頻擴頻182
  9.2.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