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葦戲劇研究》包括八個部分。引言部分,厘清20世紀臺灣劇場多元混雜、融合的文化語境,分析眾聲喧嘩帶來的“人的問題”,梳理姚劇研究現狀,明確研究思路及理論創(chuàng)新。第一章,自由精神的追求?;谄鋭?chuàng)作個性的發(fā)展變化及其戲劇成就的高低,明確其創(chuàng)作分期,剖析其在政治專制、商業(yè)控制和后現代反文學的眾聲喧嘩中,以理性啟蒙精神燭照人生,堅持個體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開創(chuàng)了臺灣現代戲劇界的“人學”傳統,張揚人的主體意識,并糅人深刻的懷疑精神和文化批判意識,表達一種自覺追求自由的現代人文精神。第二章,人的發(fā)現與理性啟蒙。啟蒙精神是其戲劇創(chuàng)作的價值立場,也是整篇論文展開論述的基石。姚一葦打破傳統戲劇人物好/壞、善/惡、美/丑的二元對立模式,認為人是矛盾對立的辯證統一體、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體以及動態(tài)發(fā)展的獨立存在物;在彰顯人的主體意識、體現人的尊嚴中追尋生命的奧義;生之自由與死之自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第三章,生命存在的意義追尋。在姚劇中,人是獨立、有限的存在,在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雙重夾擊之下,背負著苦悶、焦慮、迷惘的現代人,企圖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做出恰切的調整,尋找失去的自我,摸索生命的方向,在從物質到精神、從本真到詩意、從有限到無限的轉變過程中,實現生命存在的精神,探尋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第四章,靈魂扭曲與人性批判。精神危機始終困擾著人的存在,傳統、世俗、政治對人性的扭曲造就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冷漠且疏離,人格走向分裂,自我走向沉淪,由此導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姚一葦批判了這一畸形的社會現象,意在建構一種健康、自然的人性。第五章,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姚一葦戲劇創(chuàng)作的核心表達是“人”。這個“人”不是空洞、蒼白的抽象化符號,而是扎根于中國強大民族文化根系之上的飽滿、堅實、具體的書寫,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和魯迅思想的影響下,姚一葦試圖把被傳統文化、習俗、道德遮蔽的民族文化心理折射出來,批判奴性、看客、瞞和騙等國民劣根性,重鑄堅守氣節(jié)、敢做、敢當的民族魂,從而豐富對一個人和一個民族、國家的“整體”認識。第六章,明確姚一葦及其“人的戲劇”在臺灣戲劇史上的地位。姚一葦堅持戲劇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致力于刻劃出個體獨特的靈魂,批判扭曲、丑陋、虛偽的人性及國民劣根性,建構健康、優(yōu)美、自然的人性,弘揚民族正氣,呼喚新型的國民素質。為豐富人性主題,大膽革新形式,創(chuàng)造了新的“中國現代戲劇”范式,這種變革反映和標志著臺灣社會現代人文精神的張揚。強烈的現代意識,濃郁的民族精神,以及宏大的世界視野,使他的作品時代和地域,通向過去、現在與未來,成為臺灣現代戲劇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在臺灣戲劇現代化的進程中,姚一葦及其戲劇具有重要的戲劇史意義。結語部分,反思在創(chuàng)作的獨立性與市場的商業(yè)化之間,要獨立性還是要市場?理想與現實、出世與人世之間的矛盾對立,再次擺在了劇作家面前,那么:戲劇何為?人生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