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礦業(yè)工程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精)

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精)

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精)

定 價:¥78.00

作 者: 周懷陽,呂文正,周寧,李德平,楊群慧 等
出版社: 地質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6096523 出版時間: 2016-04-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詳細介紹了東北太平洋克拉里昂一克利帕頓(claroin—clipperton)地區(qū)多金屬結核礦床形成的區(qū)域地質、礦床地質、巖石礦物、空間分布特征,建立了由區(qū)域成礦模型、礦床成礦模型和結核生長模型所組成的多金屬結核礦床概念模型,提煉出3個不同空間尺度的多金屬結核礦床的主要控礦因素,闡述了多金屬結核礦床的形成和富集過程,并以自主研發(fā)的“基于cc區(qū)的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GIs管理系統(tǒng)(CCZNodule1.0版)”應用軟件為工作平臺,構建了由查明資源評價模型和潛在資源空間決策模型組成的多金屬結核資源數(shù)值模型。《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對從事深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fā)、研究以及礦產資源評價、空間決策支持研究的科技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可供礦床地質、海洋地質、地理信息科學等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外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精)》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全球多金屬結核成礦帶概述
1.1 多金屬結核的發(fā)現(xiàn)與調查史
1.1.1 多金屬結核的發(fā)現(xiàn)史
1.1.2 多金屬結核的調查史
1.2 多金屬結核類型
1.2.1 結核形態(tài)分類法
1.2.2 結核成因分類法
1.2.3 結核產狀分類法
1.3 全球海底多金屬結核分布特征
1.3.1 多金屬結核富集區(qū)的分布特征
1.3.2 多金屬結核品位的分布特征
1.4 多金屬結核產生的大地構造背景
1.4.1 大地構造背景
1.4.2 新生代以來的構造演化史
1.5 多金屬結核形成的深海環(huán)境背景
1.5.1 物理海洋環(huán)境
1.5.2 沉積環(huán)境
1.5.3 生態(tài)學環(huán)境
第2章 CC區(qū)多金屬結核區(qū)域成礦模型
2.1 大地構造背景
2.1.1 太平洋構造
2.1.2 CC區(qū)海底構造
2.1.3 CC區(qū)海底火山特征
2.2 水深與海底地形特征
2.2.1 水深分布特征
2.2.2 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2.3 地球物理特征
2.3.1 地磁場特征
2.3.2 重力場特征
2.3.3 地震地層特征
2.4 水文環(huán)境
2.4.1 海流特征
2.4.2 上層海洋垂直結構
2.4.3 深層水和底部環(huán)流
2.4.4 近底層水動力學
2.5 深海生物學特征
2.5.1 大洋浮游生物
2.5.2 深海底棲生物
2.5.3 生物生產力
2.6 表層沉積物與區(qū)域地層特征
2.6.1 表層沉積物類型
2.6.2 碳酸鹽補償深度(CCD)的分布特征
2.6.3 CC區(qū)區(qū)域地層
2.6.4 CC區(qū)沉積間斷
2.6.5 沉積間斷與結核生長
2.7 多金屬結核豐度和品位特征
2.7.1 多金屬結核豐度特征
2.7.2 多金屬結核品位特征
2.8 多金屬結核區(qū)域成礦模型
第3章 CoMRA開辟區(qū)多金屬結核礦床成礦模型
3.1 水深與海底地形特征
3.1.1 水深分布特征
3.1.2 海底地形特征
3.2 地球物理場特征
3.2.1 重力場特征
3.2.2 地磁場特征
3.2.3 地震地層特征
3.2.4 淺地層剖面特征
3.2.5 斷裂構造特征
3.3 水文環(huán)境
3.3.1 上層海洋水文環(huán)境特征
3.3.2 深層海洋水文環(huán)境特征
3.4 沉積物和海底火山特征
3.4.1 表層沉積物類型與分布
3.4.2 表層沉積物與多金屬結核的關系
3.4.3 柱狀沉積物的地層劃分與對比
3.4.4 海底火山活動及海底火山巖特征
3.5 多金屬結核類型、豐度、品位與分布
3.5.1 多金屬結核類型與分布
3.5.2 多金屬結核豐度與分布
3.5.3 多金屬結核品位與分布
3.6 海底地形對結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3.6.1 結核的分布與地形的關系
3.6.2 深拖海底視像和多波束海底地形聯(lián)合調查結果
3.6.3 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
3.7 多金屬結核礦床成礦模型
第4章 多金屬結核生長地質模型
4.1 多金屬結核結構構造、礦物學與地球化學
4.1.1 多金屬結核內部結構與構造特征
4.1.2 多金屬結核核心特征
4.1.3 多金屬結核的礦物學特征
4.1.4 多金屬結核的地球化學特征
4.2 多金屬結核的形成時代與生長速率
4.3 多金屬結核成礦物質來源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4.4 多金屬結核生長的水環(huán)境地球化學特征
4.4.1 Fe和Mn的沉淀和分離機制
4.4.2 沉積環(huán)境的一般特征
4.4.3 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
4.4.4 間隙水地球化學特征
4.5 沉積物土工力學性質對結核保存的影響
4.6 深海底棲生物擾動作用
4.6.1 深海底柄生物擾動作用概述
4.6.2 COMRA區(qū)生物擾動作用的特征
4.6.3 生物擾動作用對結核分布的影響
4.7 多金屬結核生長模型
第5章 多金屬結核查明資源評價模型
5.1 數(shù)據(jù)基礎與處理
5.1.1 數(shù)據(jù)來源
5.1.2 數(shù)據(jù)處理
5.2 原始資料空間分布
5.2.1 環(huán)境資料的空問分布
5.2.2 多金屬結核資料的空間分布
5.2.3 水深資料的空間分布
5.3 多金屬結核礦床邊界與評價單元
5.3.1 礦床邊界
5.3.2 評價單元
5.4 查明資源空間分布的估計方法
5.4.1 距離倒敬加權法
5.4.2 克立格方法
5.4.3 查明資源空間分布的估計步驟
5.4.4 兩種插值方法的比較
5.5 查明資源的空間分布估計
5.5.1 數(shù)據(jù)預處理
5.5.2 豐度、品位的正態(tài)分布檢驗
5.5.3 變量的分類
5.5.4 變量的重新標度
5.5.5 變差函數(shù)和交叉變差函數(shù)的計算與理論擬合
5.5.6 多金屬結核豐度、品位的協(xié)同克立格估計
5.6 CC區(qū)多金屬結核查明資源空間分布
5.6.1 多金屬結核豐度空間分布
5.6.2 多金屬結核品位空間分布
5.6.3 多金屬結核查明資源的分布特征
5.7 COMRA開辟區(qū)多金屬結核查明資源空間分布
5.7.1 多金屬結核豐度空間分布
5.7.2 多金屬結核品位空間分布
5.7.3 多金屬結核查明資源的分布特征
5.8 查明資源品位模型與噸位模型
5.8.1 品位模型
5.8.2 豐度模型
5.8.3 礦量模型
5.8.4 邊界品位與礦量關系
5.8.5 邊界豐度與礦量關系
第6章 多金屬結核潛在資源評價模型-
6.1 潛在資源評價工具與方法
6.2 潛在資源評價工作流程
6.3 潛在資源評價因素選擇
6.3.1 已發(fā)現(xiàn)礦床的空間分布及豐度和品位
6.3.2 海底地貌類型
6.3.3 沉積物類型
6.3.4 碳酸鹽補償深度(CCD)減水深
6.3.5 初級生物生產力
6.3.6 海底斷裂構造
6.4 潛在資源空間決策模型
6.4.1 潛在資源空間決策方法介紹
6.4.2 空間決策因子數(shù)據(jù)獲取
6.4.3 CC區(qū)多金屬結核潛在資源sDss建模
6.4.4 CC區(qū)多金屬結核成礦潛力靶區(qū)圈定
6.4.5 空間決策結果驗證與分析
第7章 基于CC區(qū)的多金屬結核礦床地質模型GIS管理系統(tǒng)
7.1 系統(tǒng)需求分析
7.1.1 目的意義
7.1.2 技術要求
7.2 技術方案與系統(tǒng)設計
7.2.1 技術方案
7.2.2 系統(tǒng)設計
7.3 系統(tǒng)功能與實現(xiàn)
7.3.1 系統(tǒng)功能
7.3.2 系統(tǒng)實現(xiàn)
7.4 系統(tǒng)使用操作
7.4.1 系統(tǒng)運行軟(硬)件環(huán)境
7.4.2 系統(tǒng)安裝與運行
7.4.3 系統(tǒng)使用
結語
參考文獻
Appendix I A GROWTH MODEI FOR POLYMETALLIC NODULES IN THE CCZ
Appendix Ⅱ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ODELING FOR POTENTIAL POLYMETALLICNODULES IN THE CCZ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