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為道家著作,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鹖冠子撰。鹖冠子姓氏不詳,長期隱居深山,以鹖的羽毛制成帽子,戴在頭上,因以為號。是書保存了隋末至唐代雜家著作的原文和注解。《漢書·藝文志》載《鹖冠子》一篇,《隋書,經籍志》載《鹖冠子》三卷,唐韓愈日十六篇,北宋陸佃為《鹖冠子》作注(三卷十九篇)。齊齊哈爾市圖書館存《鹖冠子》卷第1的第5篇《環(huán)流》(半篇)、第六篇《道端》、第七篇《近迭》,卷子裝,長三點三二米,每行十七字,共存一百八十七行,紙張為硬黃紙,有界行,文中遇到“民”字皆缺末筆。在卷末空一行,頂格題:“鹖冠子卷第1”,又空一行頂格題:“大唐貞觀三年五月勘校定畢”。卷末鈐有“萬福麟印”印記(萬福麟,一九三〇年為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黑龍江省政府主席)。一九八八年經黑龍江省文物部門鑒定為唐寫本。唐人寫經,能夠流存下來的已非常稀少。其書字體、版式、紙張(硬黃紙)、裝幀等均具有唐人寫經特點。此書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實屬罕見,彌足珍貴,對研究我國古代道家哲學思想和??睂W、版本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