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產稅的理論框架
1.1征收房地產稅的理論基礎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國外研究綜述
1.2.2國內研究綜述
2.全球視野下的房地產稅變革
2.1各國房地產稅的歷史沿革
2.1.1英國房地產稅及英式房地產稅的影響
2.1.2單一土地稅的提出與實踐
2.1.3東亞國家房地產稅發(fā)展
2.1.4轉型國家的房地產稅改革
2.2土地公有與房地產稅
2.2.1土地公有和房地產稅為什么可以并存
2.2.2土地公有條件下的土地價值捕獲機制
2.2.3不同土地公有狀態(tài)下的房地產稅
3.中國房地產稅收的發(fā)展沿革
3.1歷史上的中國房地產稅
3.2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房地產稅
3.2.1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與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沿革
3.2.2契稅、土地增值稅與耕地占用稅沿革
3.3中國房地產稅現(xiàn)狀
3.3.1中國房地產相關稅收體系
3.3.2中國房地產相關稅收規(guī)模
3.4中國房地產稅改革歷程
3.4.1我國房地產稅改革的歷程
3.4.2上海市個人住房房產稅試點
3.4.3重慶市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改革試點
3.4.4對重慶、上海房地產稅試點的評價
3.5房地產稅改革的必要性
3.5.1現(xiàn)行房地產稅制和土地稅費金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3.5.2土地財政的現(xiàn)狀與風險
4.房地產稅的經濟效應
4.1房地產稅改革的理論模型
4.1.1我國從土地租賃到房地產稅的模型構建
4.1.2征收房地產稅后的效應分析
4.2房地產稅與地方政府收入
4.2.1國際比較
4.2.2重慶市房產稅試點的影響分析
4.3房地產稅與房價調控
4.3.1上海房產稅試點對房價的影響
4.3.2美國房地產稅與房價的關系
4.3.3日本房地產稅與房價的關系
4.3.4韓國房地產稅與房價的關系
5.房地產稅的稅制要素
5.1納稅人的確定
5.1.1英國及英式財產稅:所有者和使用者
5.1.2單一土地稅國家:所有者
5.1.3東亞國家:強調實際使用者
5.1.4轉型國家:從使用者到所有者
5.2征稅對象的選擇
5.2.1房地產的存在狀態(tài)
5.2.2選擇土地或房屋的征稅實踐
5.3計稅依據的確定
5.3.1三種不同的計稅依據比較
5.3.2各國的實踐
5.4稅率的確定
5.4.1稅率設定模式
5.4.2稅率形式
5.5房地產稅的稅收優(yōu)惠
5.6房地產稅的征稅限制
6.房地產稅評估技術在中國的運用
6.1批量評估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
6.1.1批量評估技術的發(fā)展
6.1.2批量評估技術在中國
6.2批量評估技術在中國面臨的問題
6.2.1批量評估技術在發(fā)展中國家的問題
6.2.2中國房地產評稅中的難題
6.3房地綜合評估的探討
6.3.1變量的選取與設置
6.3.2實證分析
6.3.3土地估價方法與應用
6.3.4設計房、地綜合的批量評估方案
7.房地產稅的配套制度
7.1征管權限劃分
7.2自我評定制度
7.3稅基評估制度
7.3.1評估機構設置
7.3.2評估周期的選擇及評估成本控制
7.4爭議解決制度
7.4.1一般爭議解決制度
7.4.2各國典型做法
7.5信息共享制度
8.中國新房地產稅的稅制探討
8.1誰應該是房地產稅的納稅人
8.1.1商品房
8.1.2房改房
8.1.3央產房
8.1.4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
8.1.5單位用自有土地自建房
8.1.6小產權房
8.2征稅范圍應該擴大到哪些
8.3應該以什么作為計稅依據
8.4稅率如何設定
8.5稅收優(yōu)惠如何制定
8.6由誰來評估
8.7房地產稅與土地出讓金如何協(xié)調
8.7.1房產稅與土地出讓金并行征收的法理基礎
8.7.2批租制與年租制并行的依據
8.7.3房地產稅與土地出讓金并行征收的配套措施
8.7.4實行批租制與年租制并行的實現(xiàn)思路
8.8改革的基本原則及收入測算
8.8.1改革的基本原則
8.8.2房地產稅改革方案的收入測算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