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三集,以談話的形式,將梅家舊事、學藝經過及登臺演出、創(chuàng)作等情況娓娓道來,讀來有與之圍爐夜話、對坐閑談之感。時間上來說,前兩集集中在梅蘭芳早年學藝、嶄露頭角,及1913~1917年間藝術創(chuàng)造實踐的歷程,對創(chuàng)作時裝戲《孽海波瀾》《鄧霞姑》《一縷麻》等的嘗試有較詳細的記載;第三集則記述了他從1917~1923年間演出《奇雙會》,編演《天女散花》《童女斬蛇》《霸王別姬》等戲的情況,以及同余叔巖合作時期、楊小樓合作時期、承華社時期的藝術活動。本書還述及梅蘭芳對唱腔和表演的創(chuàng)造、伴奏樂器的增加和舞臺裝置的改革,以及觀摩前輩或同輩名演員表演的心得等。 書前有著名作家章詒和撰寫小序,并邀請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日本東京大學教授、著名旅日學者靳飛先生撰寫導讀,揭示《舞臺生活四十年》成書前后秘聞舊事,講述馮耿光、吳震修、齊如山等“梅黨”領袖的復雜關系,并從歷史變革和京劇藝術兩個角度分析了《舞臺生活四十年》的文化價值。 本書還收入了梅蘭芳1956年訪日演出的隨筆《東游記》,并編寫了梅蘭芳“生平簡易年表”和“傳記資料知見錄”,作為附錄。另,配有高清精修照片60余副,作為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