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東用戶體驗研究員。長期從事互聯網產品的體驗研究,深度參與過互聯網產品項目全流程。對用戶體驗相關領域包括游戲體驗設計和研究有濃厚興趣,曾針對當時流行的游戲(Flappy Bird和憤怒的小鳥)進行過分析,并翻譯《為何Flappy Bird如此成功和流行,但卻如此難? 》一文。安娜·安托弗(Anna Anthropy),是在舊金山東灣地區(qū)工作的藝術家、作家和游戲創(chuàng)作家。作為游戲創(chuàng)作者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中使那些原本邊緣化、被社會所忽略的聲音可以在游戲中得以體現。她的一本書《電子游戲記錄者成長指南》(Rise of the Videogame Zinesters)是一本自傳性質的指南書籍。她是一名激進主義者,敢于挑戰(zhàn)傳統和專業(yè)。 娜奧米·克拉克(Naomi Clark),從十歲左右就開始創(chuàng)作基于文本的虛擬世界游戲,已經在游戲設計和制作領域耕耘了二十多年。她曾與GameLab、樂高(LEGO)、逆反者(Rebel Monkey)和Fresh Planet公司合作推出過許多類型的游戲:多人網絡游戲,如《小妹生死門》(Sissyfight,2000年);休閑下載游戲,如《超級女助理》(Miss Management );面向孩子的Flash游戲,如《樂高垃圾機器人》(LEGO Junkbot);以及Facebook游戲,如《夢幻行者》(Dreamland)。娜奧米在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大學游戲中心以及紐約電影學院教授過相關課程,還為《女權者》博客撰寫過游戲和女權主義評論。她目前正在布魯克林游戲中心(Brooklyn Game Ensemble)設計和開發(fā)獨立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