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寫的優(yōu)秀史籍,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在我國史學界占有特殊的地位,一直被視為后世著史的圭臬。與《漢書》一樣.《后漢書》為整個東漢一朝的斷代史,記載了從王莽代漢至漢獻帝末年,共195年的歷史。從體例上考察,《后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xiàn)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jù)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增減。首先,他在帝紀之后添置了皇后紀。其次《后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后漢書》雖然只有本紀、列傳和志,而沒有表,但由于范嘩文筆較好,善于剪裁,敘事連貫而不重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無表的缺陷。另外,因為記載東漢史實的其他史書多數(shù)已不存在,所以,《后漢書》的史料價值就更為珍貴。范曄對全書作了細致的整體規(guī)劃,對史實進行了認真的剪裁。書中所述史實規(guī)避得法,彼此間既有照應,又不重復煩冗,表現(xiàn)出高超的史學技巧。唐史學家劉知己稱贊《后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宋學者王應麟則夸贊作者說:“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