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上,賢哲輩出,著述如林,典籍浩瀚。在諸多名震史冊的先哲中,先秦的大思想家、哲學家當首推老子;他的《道德經》享譽中外,備受推崇。老子是有極大智慧、無與倫比的一代哲人,他識窮宇宙,道貫天人,啟華夏之絕學,立萬世之道范,聲望與黃帝齊同??浊饐柖Y,而興猶龍之嘆;關尹請益,遂傳五千至言;莊子治道,贊為“古之博大真人?!逼洳恍嘀鳌兜赖陆洝?,文約辭要,博大精深,哲理宏富,意境高妙,堪稱“哲理詩”和“萬經之王”,高踞于世界哲學之林,為人類文化的瑰寶。這部道家學派的經典,價值無窮,澤惠環(huán)宇。它對我國歷代的哲學、政治、經濟、文學、軍事、醫(yī)學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響,與孔子的儒家思想互為補充,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基礎。而且它還突破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引起了全球性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早在半個世紀以前,相繼翻譯成外文出版的《道德經》就有六七十種之多。當今,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道德經》越來越顯示出其廣泛的適應性,也越來越使人領略到它的重要價值。無怪乎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盛贊《:道德經象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oL不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把自己的科學發(fā)現歸功于受老子及其他東方哲人的啟迪。《道德經》全書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分上下兩篇,上為《道篇》三十七章,下為《德篇》四十四章。雖歷來對《道德經》篇位的排列、章節(jié)的劃分、文字的斷句存有疑義,尤其是湖北荊門竹簡的出土,疑之更甚。然而,試觀目前的通行本,章節(jié)銜接緊湊,上下語句貫通,內容脈絡分明,氣勢綿延不輟,對領略老子思想的精髓并無大礙?!暗馈笔侨珪闹行母拍詈驼軐W范疇。全書圍繞“道”這一核心,對宇宙之起源、世界的存在方式、事物運動和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以及人類社會的種種矛盾和解決方式等重大問題,都作了大量的精辟的概括和論述。《安徽古籍叢書萃編:老子注譯》的重要貢獻,不僅在于它首次揭示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總根源,“道”生化萬物,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觀點,是萬物的自然法則,開創(chuàng)了中國哲學的本體論。還在于它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我國第一部系統揭示事物相反相成、依存和轉化的辯證法的著作。從“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到剛柔、強弱、禍福、大小、進退的對立統一,充分表達了人類認識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