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契約論》全文分四卷 第一卷:從相對模型化的視角闡述了社會結構,并且拋出了全書的核心:契約精神。盧梭將家庭看做社會的雛形,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便是依靠契約精神來維系的,這與中國古代家國同構的思想似乎不謀而合。契約精神是盧梭主權在民主張的內核和基礎,也是理性思想的精髓。在依據契約精神構建起的理想社會結構中,人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構成了一個整體(主權體),主權體代表所有個體的共同利益,具有公共意志;這樣一來,社會中的人便成了同時擁有個人獨立意志和社會公共意志的雙重主體,失去了自然人的自由狀態(tài),卻獲得了公民自由和社會權利。這一理想結構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主權體的概念。 第二卷:集中闡述了主權體的種種特征。主權體是一個抽象的存在,仿佛一種精神人格-看似十分晦澀難懂,不過類比自然界中的生物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更形象地理解這一概念:主權體仿佛海洋中無數小魚構成的龐大魚群,在掠食者眼中便成了一個仿佛具有行動意識的整體。大魚群的運動遵循自然和物理法則,主權體的運轉則有賴于法律。需要注意的是,主權體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國家,二者相互區(qū)別又彼此聯系:主權體是國家得以形成的基礎,但是國家作為實體,在實際情況中往往與理想的公共意志相違背-人人皆為決策者的社會在客觀上畢竟難以實現?!〉谌恚壕唧w討論了幾種不同的政府形態(tài)及其運作形式,即民主政府、貴族政府和君主政府。這一部分內容非常有意思,根據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人數的多寡作為區(qū)分的依據。仔細想來,這種模式絕不僅限于政府的構成;相反,即使在兩百多年后的今天,這種思路對于現代社會的企業(yè)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谒木恚航榻B幾種社會組織制度,包括宗教。早期信仰新教、后轉而皈依天主教的盧梭,對于宗教的看法洋溢著自然主義的理性色彩。盧梭信神而不信教:相信世間有凌駕于人力之上的存在,但卻反對在神學和教會中徒然虛度時光?!∑鸪修D合之間,盧梭以近乎上帝視角的清晰思路,有理有據地為我們梳理了社會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