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礦業(yè)工程薄基巖突水威脅煤層動力學特征及控制因素

薄基巖突水威脅煤層動力學特征及控制因素

薄基巖突水威脅煤層動力學特征及控制因素

定 價:¥88.00

作 者: 李振華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礦業(yè)工程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476340 出版時間: 2016-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開發(fā)東部地區(qū)厚松散層所覆蓋的煤炭資源,對于緩解我國東部煤炭資源緊張具有重要意義,而研究厚松散層薄基巖煤層圍巖破壞規(guī)律,是控制薄基巖厚松散層下采煤安全的關鍵問題之一?!侗』鶐r突水威脅煤層動力學特征及控制因素》較全面地研究了采動影響下厚松散層薄基巖突水威脅煤層圍巖破壞規(guī)律,主要包括頂板的破壞特征和機理、覆巖破壞裂隙演化特征、不同基巖條件下煤層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覆巖破壞高度和底板破壞深度,為進一步研究薄基巖突水相關研究提供了基礎理論。

作者簡介

暫缺《薄基巖突水威脅煤層動力學特征及控制因素》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2.1采場覆巖控制理論研究現(xiàn)狀 1.2.2采場底板變形破壞理論研究 1.2.3薄基巖煤層礦壓規(guī)律研究現(xiàn)狀 1.2.4存在的問題 1.3研究內容 1.4研究方法與研究路線 1.4.1研究方法 1.4.2技術路線 第2章礦井水文工程地質環(huán)境分析與評價 2.1井田地質概況 2.1.1地層 2.1.2地質構造 2.1.3煤層 2.2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2.2.1區(qū)域水文地質特征 2.2.2井田水文邊界條件及水文地質勘探類型 2.2.3井田主要含水層及隔水層 2.2.4礦床充水因素分析 2.2.5礦井涌水量預算 2.3礦井圍巖物理力學性質 2.3.1黏土層的物理力學特征 2.3.2巖樣的物理力學特征 2.4上覆巖層對采煤影響的綜合評價 2.4.1第四系、新近系地層結構特征 2.4.2二1煤頂板巖層結構特征 第3章薄基巖煤層開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 3.1薄基巖煤層開采頂板破壞規(guī)律試驗 3.1.1相似原理與相似材料 3.1.2模型設計 3.1.3試驗結果分析 3.2薄基巖煤層綜采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觀測 3.2.1觀測內容與方法 3.2.2觀測結果分析 3.2.3礦壓觀測的基本結論 第4章薄基巖煤層覆巖破壞裂隙演化特征 4.1分形基本知識 4.1.1分形 4.1.2分維 4.1.3分形維數(shù)的計算方法 4.2裂隙的幾何參數(shù) 4.2.1裂隙的幾何特征 4.2.2描述裂隙參數(shù)的常用分布函數(shù) 4.2.3統(tǒng)計方法 4.3裂隙的分形特征 4.3.1裂隙分布的分形特征 4.3.2裂隙長度和開度的分形特征 4.3.3裂隙強度的分形特征 4.3.4裂隙面粗糙度的分形特征 4.3.5裂隙各向異性的分形特征 4.4覆巖采動裂隙網(wǎng)絡演化的分形特征 4.4.1采動巖體裂隙網(wǎng)絡研究方法 4.4.2采動巖體裂隙網(wǎng)絡演化的分形規(guī)律 4.4.3“上三帶”分形維數(shù) 4.5覆巖破壞損傷的分形特征 4.5.1損傷力學基本概念 4.5.2損傷巖石的分形特征 4.5.3覆巖破壞損傷的分形模型 第5章厚松散層不同厚度基巖煤層圍巖運動規(guī)律 5.1模型建立 5.1.1FLAC3D簡介 5.1.2模擬目的 5.1.3三維模型建立 5.1.4邊界條件的確定 5.1.5巖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的選取 5.2模擬結果分析 5.2.111011工作面模擬結果分析 5.2.2不同厚度基巖模擬結果分析 第6章薄基巖煤層覆巖破壞高度 6.1覆巖破壞高度的研究方法 6.1.1經(jīng)驗公式法 6.1.2物理模擬 6.1.3數(shù)值模擬 6.1.4現(xiàn)場實測 6.2覆巖破壞高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6.2.1開采方法與開采厚度 6.2.2覆巖巖性和結構 6.2.3地質結構 6.2.4煤層傾角 6.2.5工作面幾何參數(shù) 6.2.6時間 6.3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裂隙帶高度預測 6.3.1BP算法的改進 6.3.2選擇學習和訓練樣本 6.3.3模型結構一 6.3.4網(wǎng)絡的學習訓練 6.4趙固一礦覆巖破壞高度研究 6.4.1現(xiàn)場實測一 6.4.2相似模擬試驗 6.4.3結果對比 第7章突水威脅工作面底板破壞深度 7.1底板破壞深度探測 7.1.1觀測原理 7.1.2現(xiàn)場觀測 7.1.3觀測成果分析 7.2底板巖體破壞的相似模擬試驗 7.2.1模型設計 7.2.2試驗結果分析 7.3基于SVM的底板破壞深度預測模型 7.3.1底板破壞深度影響因素分析 7.3.2支持向量機原理 7.3.3支持向量回歸機 7.3.4預測模型設計 7.3.5預測模型仿真實例 第8章頂?shù)装宸乐嗡夹g措施 8.1頂板防水(防潰砂)技術措施 8.1.1露頭區(qū)保護安全煤巖柱的設計 8.1.2開采技術措施 8.1.3防水或防砂安全技術措施 8.2底板突水威脅性評價 8.2.1底板隔水層性質評價 8.2.2含水層導升高度評價 8.2.3底板突水性評價 8.3底板加固技術措施 8.3.1地面注漿站建設 8.3.2注漿系統(tǒng)工藝參數(shù) 8.3.3造漿系統(tǒng) 8.3.4底板含水層注漿改造工程設計 8.3.5注漿效果 第9章結論與展望 9.1主要結論 9.2展望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