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沒落》是斯賓格勒重要的著作,全書分為兩卷,第一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雖然此書引起了讀者和學術界的激烈爭論,但依然沒有影響它在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普遍歡迎。它激烈的言辭、精辟的理論和獨特的方法,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一直是一般公眾或有關學者爭論的熱點。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知識界在開始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是拒絕的,顯然充滿了疑慮和保守的心態(tài),這使《西方的沒落》在中國書界一波三折:該書長時期里沒有一部完整的中譯本問世。在《西方的沒落》中,斯賓格勒以生物生長過程的觀念進行歷史研究,把世界歷史分成八個完全發(fā)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倫文化、中國文化、古典文化(希臘羅馬文化)、伊斯蘭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細致考察其各個時期的不同現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產生、發(fā)展、衰亡及其毀滅的過程。斯賓格勒認為,文化的這種有機性和宿命性是生來俱有的,任何一種文化都逃脫不了必然滅亡的命運,即使西方文化也不能例外。除了對現實的深刻理解之外,斯賓格勒學說的有價值之處在于他對西方傳統(tǒng)歷史觀念的沖擊和批判。他否定了歐洲中心論,以多個文化的發(fā)展代替了單個文化的發(fā)展;以文化的有機生長代替了社會的階段演進;以文化的自我中心代替了歐洲中心。斯賓格勒對文化的研究方法進行了革新,他對每一種文化的現象采取“觀相式”的直覺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來揭示這種文化的全貌,他稱之為“文化的形態(tài)學”?!段鞣降臎]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復述已經過去的歷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實的真相,以便更好地應對將來。本書也被稱為一部未來之書,斯賓格勒被稱為西方歷史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