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加強基層防治,重視培育青年與專科人才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關于加強基層呼吸疾病防治的建議
2.攜手基層醫(yī)生推動呼吸疾病防治
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關于各省區(qū)市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青年委員會的建議
醫(yī)學人文:讓正能量充滿呼吸界
4.奮斗是人生的主旋律
5.高調我們的善良
煙草病學:深入揭示科學機制,開展專業(yè)化戒煙治療
6.2015年版中國臨床戒煙指南
7.如何在日常門診中有效融入戒煙工作
8.吸煙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礎研究進展
9.煙草暴露與結核的基礎研究進展
10.“健康吸煙者”細胞分子水平的改變
慢性阻塞性肺疾?。褐袊鴳敵袚嘭熑?nbsp;
11.慢阻肺中國力量:中國慢阻肺研究十年回顧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非感染性誘因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癥:肺間質纖維化合并肺氣腫綜合征的研究進展
14.慢阻肺的合并癥及對策——骨質疏松癥
15.引起慢阻肺急性加重病原微生物的個體評估
16.肺功能檢查對慢阻肺診斷/病情評估的不可替代性與不足
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病情評估的影像學和血清學標志物研究
支氣管哮喘:關注其異質性
18.中國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趨勢與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暴露的關系
19.哮喘的表觀遺傳發(fā)病機制
20.粒細胞分化與哮喘氣道炎癥
21.小氣道病變在支氣管哮喘中的地位
22.氣道上皮起源的細胞因子在哮喘炎癥與重塑中的關鍵作用研究進展
23.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支氣管哮喘氣道重塑的相關研究
24.泛素化/去泛素化與支氣管哮喘
25.氣道炎癥標志物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應用
26.哮喘和慢阻肺的共性與重疊——重新審視荷蘭假說
27.支氣管哮喘表型劃分及其臨床意義
28.支氣管哮喘的異質性和臨床管理
29.“幾種特殊類型哮喘的表現與治療探討”進展報告
30.環(huán)境因素與哮喘內因型
31.環(huán)境因素控制與支氣管哮喘
32.支氣管哮喘與呼吸道感染
33.ABPA的影像學表現及其對診斷的價值
34.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的研究進展
35.感染后咳嗽和感染性咳嗽
36.難治性咳嗽治療進展
37.呼氣峰流量變異率及其在哮喘診治中的價值
38.哮喘變應原免疫治療現狀與思考
39.支氣管熱成形術治療哮喘研究進展
40.支氣管熱成形術的圍術期管理
呼吸系感染:病原和人體的平衡與失平衡
41.成人病毒性肺炎診治
42.病毒性肺炎的激素治療利與弊
43.我國下呼吸道感染不同于歐美國家的微生物學與臨床特點
44.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初始治療失敗的臨床分析
45.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桿菌重癥感染的熱點問題
46.細菌耐藥機制新解——SOS
47.LAMP法診斷下呼吸道細菌感染的應用價值
48.人體呼出氣分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49.呼吸道感染病原學診斷的新靶點:核糖體蛋白L7/L12
50.呼吸道標本中檢出念珠菌是否需要治療?
51.下呼吸道和肺微生態(tài)與慢阻肺:研究進展和展望
52.免疫缺陷患者肺部并發(fā)癥的鑒別
53.非粒細胞缺乏患者肺曲霉病診治的轉化思維
54.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菌肺炎診治策略
55.肺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特點和診治
間質性肺疾?。簭幕煦绲角逦?nbsp;
56.彌漫性間質性肺病年度綜述(2014—2015)
57.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發(fā)病的危險因素
58.感染和免疫因素在特發(fā)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59.特發(fā)性肺纖維化與胃食管反流
60.間質性肺疾病與肺癌
61.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早期診斷及意義
62.關注特殊人群的過敏性肺炎——中國“大棚肺”的研究
63.硬金屬肺?。阂环N職業(yè)性肺病
64.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肺疾病——不容忽視的臨床問題
65.結締組織疾病相關性間質性肺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挑戰(zhàn)
66.上皮細胞損傷和啟動肺纖維化過程的分子機制
肺栓塞與肺血管病:規(guī)范對血管病的治療
67.《201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肺栓塞診斷治療指南》專家解讀
68.靜脈血栓栓塞癥與腫瘤
69.靜脈血栓栓塞癥與妊娠
70.新型抗凝藥物的臨床應用
71.癌癥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抗凝治療進展
72.談談華法林抗凝治療過程中的細節(jié)問題
73.合并嚴重低氧血癥是否為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指征?
74.肺栓塞二次溶栓的困惑
75.肺栓塞不良預后的預測因素及評價
76.肺循環(huán)與體循環(huán)差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77.缺氧性肺動脈高壓
78.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相關肺動脈高壓
79.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與肺動脈高壓
80.DNA甲基化與肺動脈高壓
81.正確理解右心導管術在肺動脈高壓診治中的作用
82.超聲心動圖在肺動脈高壓中的標準化及臨床預后相關指標
83.肺動脈高壓的肺功能評價
84.肺動脈高壓患者大病救助的途徑和實施——青島模式
85.6分鐘步行距離的規(guī)范化操作與臨床意義
86.肺動脈高壓患者臨床預后的評價
87.原發(fā)肺血管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肺癌與胸膜疾?。涸缙谠\斷與規(guī)范診療體系建設
88.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現況與未來
89.NSCLC的分子病理分型及小標本檢測進展
90.非小細胞肺癌EGFR—TKI治療臨床獲益后顱內轉移機制研究進展
91.免疫卡控點分子PD—1/PD—L1在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進展
92.從大數據庫再看彌散加權成像在肺部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最新進展
93.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選擇——從臨床研究得到的啟示
94.胸膜疾病年度研究進展——2014
95.胸腔積液發(fā)病機制的再認識——臟層胸膜僅是屏障還是參與胸液循環(huán)?
睡眠呼吸障礙:不僅僅是氣道阻塞與缺氧
96.全面認識睡眠呼吸疾病
97.面向基層從基層做起進一步推動我國睡眠呼吸病學的發(fā)展
98.睡眠呼吸疾病不只是OSA——全面認識睡眠呼吸障礙疾病譜
99.肺泡低通氣及低通氣綜合征
100.呼吸中樞驅動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101.高原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研究進展
102.體液轉移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103.心功能不全與睡眠呼吸障礙疾病
104.ICU患者睡眠呼吸問題
105.神經肌肉疾病伴睡眠呼吸障礙的診治進展
106.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慢性阻塞性肺病共存的病理生理和臨床
107.重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呼吸問題
108.哮喘的睡眠呼吸問題
109.特發(fā)性肺纖維化的睡眠呼吸問題
危重癥醫(yī)學與呼吸治療:呼吸醫(yī)師共所關注
110.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認識更新
11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新進展
112.膿毒癥與ALI/ARDS
113.危重癥患者合并AKI——重新審視抗菌藥物PK/PD
114.危重癥與代謝性堿中毒
115.液體復蘇——如何做到早期達標治療?
116.2014年歐洲危重病醫(yī)學會(ESICM)休克及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共識解讀
117.機械通氣的呼吸力學監(jiān)測與通氣參數調節(jié)
118.無創(chuàng)通氣合理的參數設置:從臨床經驗到客觀評估
119.無創(chuàng)通氣救治胸部創(chuàng)傷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進展
120.高碳酸血癥腦病綜合征:是無創(chuàng)通氣禁區(qū)嗎?
121.呼吸機相關肺損傷與驅動壓
122.個體化機械通氣如何實施?
123.醫(yī)源性肺損傷的判斷與處理
124.體外膜肺氧合的抗凝與監(jiān)測
125.困難撤機——臨床的難題
126.肺部影像學對低氧血癥病因判斷價值
127.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重癥CAP:是耶,非耶?
介入呼吸病學:嚴控應用指征,規(guī)范精細操作
128.我國介入性肺臟病學技術發(fā)展中的問題及發(fā)展方向
129.支氣管鏡新技術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130.自發(fā)性熒光支氣管鏡與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在肺癌早期診斷研究進展
131.光相干成像技術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前景
132.介入呼吸病學ROSE系統(tǒng)的構建與常見ROSE的細胞學特點
133.支氣管鏡技術在DPLD診斷中的應用
134.如何開展硬質支氣管鏡技術和氣管支氣管支架植入
135.胸部淋巴結分區(qū)和CT定位
136.氣胸介入治療選擇——進展與爭論
肺功能檢查:細讀結果
137.肺容量檢查指南解讀
138.肺功能診斷的爭議與處理對策
1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肌功能測定
140.正常人呼吸調控機制新解釋
141.心源性睡眠呼吸異常:陳—施呼吸的發(fā)生機制新解釋
142.肺功能在氣促查因中的應用
143.脊髓損傷患者的肺功能特點
144.肺彌散功能和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在肝肺綜合征診斷中的價值
145.肺功能檢查特例分析
146.肺功能檢查在慢性氣道病中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