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乾隆初葉至道光初葉近百年間四個具有典型性、關聯(lián)性的幕府(即盧見曾、朱筠、畢沅、阮元幕府)為研究對象,采用學術史與政治史、社會史相結合的方法,對四大幕府的學術宗向、學術活動、學術成就,以及與清中期學術演進之間的關聯(lián),做了較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剖析和揭示。本研究認為,相較于清初、晚清甚至清朝以前的幕府,“乾嘉四大幕府”的獨特性,乃在于其體現(xiàn)出的“學術性”及文化功能,尤其是對經史之學的張揚和對“新經學”的塑造,這在很大程度上正彰顯了乾嘉學派與乾嘉學術興起、發(fā)展、興盛、趨于衰微的歷程。在“乾嘉四大幕府”的持續(xù)推動下,清初以來“以經學濟理學之窮”的學術潮流遂得到深化,并達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