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一 立意高(獨上西樓月如鉤)方略概述立意,就是確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旨,“意”,就是文章的目的、意圖、宗旨、中心,是指作者在反映現(xiàn)象、說明問題、發(fā)表主張時,通過文章的全部內容表達出來的最基本的思想感情和觀點見解。寫作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 意在筆先 文以意立經常有些同學,在拿到一個作文題目后,不假思索便匆匆落筆,草草收尾,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在讀者眼中,往往就會平淡無奇,或者千篇一律,要想得到別人的認可,進而讓讀者為你的文章大聲叫好,那么,下筆之前的“立意”功夫,就萬萬省略不得,這就正如唐代詩人王維所說的“凡畫山水,意在筆先”。在中國畫術語中,立意指的是畫家通過對客觀事物進行反復觀察,以獲得豐富的主題思想,與作畫相似,我們平常在寫作文時,也需要根據作文題目,對自己文章的寫作內容、寫作方法以及寫作意圖等,進行反復、深入的思考,最終,選定其中一個最具明晰性、新穎性、深刻性,乃至很有獨創(chuàng)性的“妙點子”,再把它寫下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在讀者眼中,才可能是妙筆生花、異彩紛呈的,他們自然也就會認可你的文章,甚至對它加以喝彩了。2. 精思熟慮 意以人立要讓自己的文章達到“立意高遠”,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精于觀察,能平中見奇,見別人所未見;其次,要思維活躍,善于聯(lián)想,能由此及彼,發(fā)現(xiàn)客觀事物和生活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要聰穎善悟,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喜歡思考生活的意義、人生的價值。這樣,在特定條件下,作者受題目的激發(fā),便能思如泉涌,筆下有神,表現(xiàn)出高于同齡人的眼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別具慧眼,當然,這種眼光其實是作者思想情感、審美素養(yǎng)的總和,因此,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立意方法包括:(1)順向立意法,即根據材料的中心,聯(lián)系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這些觀點和主張是對原材料中心的具體化。(2)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為對立面,提出與其相反的觀點。(3)辯證立意法,即換一種眼光,變換一個角度看原材料。這是一種辯證思維。它提醒我們多從事物的不同側面來思考和分析,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如論述學習“苦與樂”,一般同學會說學習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會快樂。“換一種眼光”呢?對“苦與樂”的認識是因人而異的,有人認為苦的事,有人卻樂此不疲;有人認為樂的事,有人卻認為苦不堪言。吃不著苦的苦比吃著苦的苦還苦,是心靈之苦。這樣立意就會比前一種觀點更高一籌。3.立意要求 分為五級1 健康:能夠正確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表達一種真實、美好的情愫。2 明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觀點應表現(xiàn)得清楚明白,不含糊晦澀。3 集中:讓讀者快速明了自己的寫作意圖,并與作者達成共識或形成共鳴。4 新穎:作者不人云亦云,能言人所未言。5 深刻:文章的觀點能由表及里地觸及事物本質,給人以啟示。方略例析你是我的一本書李憧憧◎優(yōu)看點:一方古鎮(zhèn),三色奇書偶然間,我去了一趟烏鎮(zhèn),在那里我讀到了一本三色的書。去的時候,正是春天。春意盎然,鳥語花香,沉悶了一個冬天的心也變得活躍起來,映入眼簾的正是斜立在岸邊的一排細柳,滿目的青翠打破了古鎮(zhèn)束縛的氣氛。那柳彎著身子,又細又長的柳條在水面上蕩出圈圈漣漪,似一個柔媚的江南女子,也不給一個正面,未見紅暈但覺羞澀,父母和我沉浸在這無限的春光里,感到心曠神怡。這便是第一色——青。生活中也該有份心情去安撫苦悶,積極迎接挑戰(zhàn),讓那一抹青光閃爍,活力張揚。緊接著走,便是成排的黑瓦白墻。那黑瓦黑得濃厚卻不華麗,一片片有層次有秩序地疊放在屋頂,似一位飽經滄桑的古稀老人,穿得樸實,活得有骨氣。三百年不老,老后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朽。那種傲然令人敬畏。身邊有人紛紛拍照留念,可我覺得那衣著鮮艷的游客與這黑瓦格格不入。對哦,那是城市世俗與鄉(xiāng)村靈氣恬靜的碰撞。這便是第二色——黑。生活中可能沒有華麗的軀殼去裝點自己,可必須有也應該有那份堅持的骨氣與傲然。走著走著,便拐入了不知名的小巷,在同團隊的游人們紛紛感到迷惑時,導游卻說別著急,隨我慢慢過來,整個團隊走得極慢,腳底能觸到石板上凹凸不平的紋路。仿佛剛下過雨,沿路走來的小巷里總是潮濕的,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黏稠、濕潤。那灰色的石板上鋪滿了青苔,歲月在上面留下了痕跡。我懂了,原來導游是讓我們去品味石板上踏過的歲月。這便是第三色——灰。生活在城市太久了,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不妨放慢速度,去感受古鎮(zhèn)歷史的積淀,你的內心總會有共鳴。游歷古鎮(zhèn)一天,聽了咿咿的戲,品了清新的菊茶,看了生動的皮影戲,也讀懂了很多東西。烏鎮(zhèn)啊,你是我的一本書,告訴了我人生路上要積極面對困難,去學岸邊的柳兒吧;告訴了我內在的骨氣比外在的虛榮更重要,去學屋上的黑瓦吧;告訴了我生活中應當放慢腳步去品讀悠悠歷史,去學巷中的石板吧。烏鎮(zhèn),你是我的一本書,一本三色的書。優(yōu)點評①立意的集中性。作者筆下的這本“書”,并不真是書,而是一座古鎮(zhèn)。作者寫這座古鎮(zhèn),又不寫古鎮(zhèn)全景,只寫了它的三種顏色:細柳之青、瓦片之黑與石板之灰。②立意的新穎性。在作者眼中,古鎮(zhèn)的青青細柳,是“柔媚的江南女子”;黝黝黑瓦,是“飽經滄桑的古稀老人”;灰灰石板,是“踏過的歲月”。③立意的深刻性。不僅如此,作者還從這本三色的書中品讀出,烏鎮(zhèn)“告訴了我人生路上要積極面對困難,去學岸邊的柳兒吧;告訴了我內在的骨氣比外在的虛榮更重要,去學屋上的黑瓦吧;告訴了我生活中應當放慢腳步去品讀悠悠歷史,去學巷中的石板吧”。如此種種,情思萬千,層層疊疊地體現(xiàn)出作者基于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在構思與立意上,做到了匠心獨運,卓爾不群,美文讀罷,啟人思,令人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