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南疆的漢族人口
第一節(jié) 歷史上南疆的漢族居民
一 西漢時期新疆南部的漢族居民
二 東漢時期南疆的漢族居民
三 唐朝時期南疆的漢族居民
四 蒙元時期南疆的漢族居民
五 清朝時期南疆的漢族居民
六 民國時期南疆的漢族居民
第二節(jié) 南疆漢族人口的現(xiàn)狀
一 新疆漢族人口
二 南疆三地區(qū)漢族人口的數(shù)量變化
三 南疆三地區(qū)漢族人口的地域分布
第二章 南疆農村漢族人口的遷入
第一節(jié) 南疆自然地理特點與社會環(huán)境概述
一 自然環(huán)境
二 經濟社會發(fā)展概述
第二節(jié) 政府組織動員的遷移
一 企業(yè)職工精簡下放
二 安置支邊青壯年
三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
四 復轉軍人到農村落戶
五 城鎮(zhèn)疏散人口到農村
六 刑滿釋放人員留場安置
第三節(jié) 自發(fā)遷移
一 災民流入與安置
二 自流人員的管理與遣送
三 南疆農村漢族流動人口
第四節(jié) 漢族人口遷居南疆農村的原因和影響
一 遷移原因的探討
二 內地漢族居民遷移南疆農村的原因
三 漢族居民遷入南疆農村的影響
第三章 居住形式
第一節(jié) 聚居或混居狀況的形成
一 聚居開荒建立農場、漢族大(小)隊
二 插花混居
三 獨居
第二節(jié) 由混居變?yōu)榫劬拥倪^程
一 因重新安置而聚居
二 為便于管理而聚居
三 為發(fā)展經濟作物而聚居
四 為漢族居民的安全而聚居
第三節(jié) 居住形式與族際關系
一 聚居還是混居
二 關于社會群體隔離理論
三 選擇居住形式
第四章 經濟生活
第一節(jié) 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
一 開發(fā)塔里木
二 沙漠深處的綠洲
三 戈壁成果園
四 沼澤變稻田
五 荒漠上建村莊
第二節(jié) 土地和水
一 合同地分散且數(shù)量有限
二 商品地是致富的重要手段
三 水資源的利用與控制
第三節(jié) 生產活動
一 棉花種植
二 林果種植
三 蔬菜大棚
四 生產活動多樣化
第四節(jié) 物質生活
一 居住狀況
二 生活狀況
第五章 社會生活
第一節(jié) 家庭和婚姻
一 家庭結構與家庭關系
二 婚姻市場
三 生育和計劃生育
第二節(jié) 子女教育與就業(yè)
一 南疆漢語授課學校
二 南疆農村漢族孩子的學校教育
三 子女就業(yè)
第三節(jié) 社會交往
一 社會網絡
二 村落認同
三 禮俗活動
第四節(jié) 定居意愿
一 戶口及落戶
二 定居
第六章 南疆農村的維漢關系
第一節(jié) 經濟生產中的合作與競爭
一 包地
二 用水
三 請工
四 技術傳授
五 其他方面的經濟合作
第二節(jié) 社會生活中的交融與交鋒
一 儀式參與
二 日常交往
三 語言學習
四 關于漢族農民“養(yǎng)豬”和“吃豬肉”之事
第三節(jié) 權益分配中的進與退
一 混居村落的漢族村干部
二 漢族村落及漢族農民是否被邊緣化
三 漢族農民與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關系
第四節(jié) 維漢通婚及維漢混合家庭
一 維漢通婚的基本情況
二 漢族村落中的維漢混合家庭
三 基層政府對維漢婚姻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 相互認知及對維漢關系評價
一 維漢農民關于收入差異及其產生原因的認識
二 維漢農民對當?shù)鼐S漢關系的看法
第六節(jié) 影響南疆農村維漢關系的政治因素
一 政府對和諧民族關系的維護
二 政策失誤對維漢關系的影響
三 民族分裂主義對維漢關系的影響
第七節(jié) 對南疆農村維漢關系的評價與分析
一 族際關系理論及討論
二 南疆農村維漢關系分析
參考文獻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