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問世已近八載,出版了十四輯,其中有成績,有不足。編委會商量,在欄目上做些微調,除增加“揚州文庫研究”外,還增加“文化遺產研究”,以期加大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度;增加“廣陵才俊”,以便與“邗城史探”“維揚藝文”在人、史、文(藝)三者研究上更為明確。“揚州學派研究”“文選學研究”等欄目一仍舊章。《揚州文化研究論叢(第十五輯)》浙江大學陳東輝、王坤《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與山井鼎等(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之關系考辨》、吉林大學陳延嘉《茍能蕆成事功若禹鼎鑄》、香港大學劉青和揚州大學李文才《(青溪舊屋文集)初探》等稿件,無疑為本刊增光添彩,特表感謝。王章濤《(文選樓藏書記)考辨》,能見其用力之勤、研讀之細。顧農《揚州文學筆記(三題)》、張連生《試論姚文田(廣陵事略)》、王定勇《阮元逸札一通考釋》,頗有新發(fā)現。趙陽、趙昌智《從文化視角看瘦西湖的景觀特色》、黃繼林從語言學角度《說八道怪談畫派》,值得一讀。伍野春、阮榮《焦循研究論著索引(1815——2014)》,為研究者提供了眾多線索,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