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對日本奈良平安時代、中世時代、江戶時代三個階段傾力做了考察之后指出,日本對中國隱逸思想的接受明顯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雖然中國文化對日本持續(xù)發(fā)生影響,但也有各階段的差別:奈良平安時代是觀念上的,中世時期是以救濟為目的的、佛教指向的,最終在江戶時代才真正與中國趨同,開始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掛鉤,有了一些反體制的色彩。書稿在定題之初即確定了一個宏偉目標:打通文史哲等學科領域及國別文學研究的界限,以建立比較視域為宗旨,構筑一個對中日隱者及其文學適用的、獨自的、融貫的解釋體系。該著首先是學術專著,但因探討的主題是人類的終極關懷,所以,其中含有諸多涉及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內容,因此,除了專業(yè)研究人員,也可供一般社會人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