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畫傳》是中國畫譜的巔峰之作。自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初版發(fā)行以來,一直是使用最廣泛的中國畫技法啟蒙教材。這部書體系完備、圖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初學者系統(tǒng)地學習中國畫的用筆、造型、構圖等基本技法?!督孀訄@畫傳》是在清代名士李漁(號笠翁)的協(xié)助下刊行的。他的女婿沈心友藏有明代山水畫家李流芳的《課徒山水畫稿》。后來沈心友請山水畫家王概整理增編了這部畫稿,在書的開頭編寫了《青在堂畫學淺說》,最后增補了40幅臨摹的古人山水畫。整理好的書稿得到李漁的贊賞,并寫了序言。因李漁當時的私宅名為“芥子園”,所以此書被定名為《芥子園畫傳》。這部書稿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芥子園”木版套印成書。此后沈心友又請王概與他兄弟王蓍、王臬共同編輯了“蘭竹梅菊”和“花卉翎毛”兩部書稿,這就成了《芥子園畫傳》的第2集和第3集。在沈心友的例言里,已有第四集《寫真秘傳》的擬編計劃,可惜未能實現。尋找畫傳第四集的人很多,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書商就把丹陽傳真畫家丁鶴洲編的《寫真秘訣》,雜湊《晚笑堂畫傳》等圖譜,以《芥子園畫傳》第四集的名義刻板印行。初版《芥子園畫傳》是木版套印而成,精美絕倫。只可惜這種印法只能印幾百套,以后一再翻版,漸漸殘缺不清了。到光緒年間,嘉興畫家巢勛(清末畫家張子祥弟子)重新臨摹了第1、2、3集印行。由于他對原書第四集雜湊的內容不太滿意,所以又重新編輯了人物畫法第四集。這個版本世稱的“巢勛臨本”。全書采用單色石印,內容比之前的版本更豐富,可謂物美價廉。此書的印行,使《芥子園畫傳》得到了更廣泛的流傳。后來學習中國畫的人普遍使用的都是這個版本。本次重新出版《芥子園畫傳》就是以“巢勛臨本”為底本的。編者搜集了清末以來多種印本,如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上海文新書局石印本等。將書中內容原樣影印,并進行了一些實在必須的修復工作,從而使本書能夠盡量滿足現在讀者學習使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