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鼓詞又稱“盲詞”,是指該藝術形式誕生之初,多由盲人操之為業(yè)。隨著鼓詞藝術的發(fā)展,明目藝人增多,民國時期與盲目藝人形成競爭之勢,形成南板和北板兩個流派。兩個流派在藝術上的融合,使溫州鼓詞呈現“南腔北調”的藝術特征。在長期發(fā)展中,溫州鼓詞既在數代藝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下產生獨有曲目《十二紅》和《南游傳》,也積極借鑒和改編其他曲藝種類和文學作品,逐漸豐富詞目,形成“十八本”、“紅綠本”和“四大記”等代表作。演唱時靈活運用民間小調和套用戲曲曲牌音樂,變換曲調和唱腔,“唱”得優(yōu)美,“白”得生動,“演”得傳神,使演唱富有個性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