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后,不只是散布出去了滿天星斗,還擴散出去了宇宙間最強大的“宇之愛”,“宇之愛”散出去的“愛之痕”遍布了宇宙的各個角落??鄬壑鄣拿恳粋€靈魂,不經意間刻留下了淚痕、傷痕……但是,無論他們多少次輪回,幾度前生后世,他們終究會找到他們最初在宇宙大爆炸之始刻印上去的愛痕,當愛痕覆蓋所有淚痕、傷痕時,他們歸根復性,復歸宇之愛的源頭。張芳邨先生是唯一在世的,在國家博物館開辦油畫展的當代畫家,同時也是中國第12/13屆美術金獎獲得者,本書闡述了在寫實藝術獲得成功之后,因為原中央美院院長靳尚誼教授的一句振聾發(fā)聵的斷言“中國目前還沒有世界影響力的畫家”,而受到感召,立志開創(chuàng)新的藝術流派,受科學界至今未解的“化學鐘”之謎的啟示,開創(chuàng)了BZ自組畫,讓繪畫工具獨立于藝術家的手、眼和思想而獨立自主繪畫,讓宇宙自然成為真正的畫家,由此誕生了令人驚訝的美麗畫作,在瓷板畫、宣紙、油畫、玻璃等介質上呈現了令人窒息的美?!稅壑邸芬粫羁探馕隽宋磥砣祟惾绾我驗榭茖W和藝術的充分融合而進入全新的宇宙美學科學時代,人類從“適者生存”進化到“美者生存”。畫家簡介:原中央美院院長靳尚誼教授曾有一句振聾發(fā)聵的斷言“中國目前還沒有世界影響力的畫家”。但BZ藝術自組畫的出現讓這位中國畫家在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領域走在世界的最前沿,讓中國美術界擺脫了多年的壓力和桎梏。這個由中國畫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BZ藝術自組畫以其讓繪畫工具獨立于人類的理念和獨特的宇宙感獲得了好萊塢華裔導演孫耀寧的青睞,源于科學之謎化學鐘的BZ自組畫有望被拍成藝術大片!這位中國畫家,就是張芳邨。張芳邨,原名張利,曾榮獲第12屆、第13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全國各大報刊以及雅昌藝術網等多家媒體進行過報道。作品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張芳邨從寫實藝術轉型為BZ藝術之后,關注的是物質元素之間產生的BZ反應,也就是元素之間的“自組織現象“是他的繪畫的核心。無論是傳統的調色和配色,還是BZ繪畫,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利用顏料的化學作用來達到表現和傳達審美的目的。傳統繪畫和BZ繪畫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可以直接控制在何處停止,而后者則是施以不同且有限的顏料,在畫布上自由流動,滲透,遭遇,讓它們在振蕩中“自我組織”,從而產生混沌和美的視覺結果。部分獲獎等藝術經歷:1992年作品在臺灣高格畫廊和香港云峰畫廊展出;1993年作品在金孔雀藝術中心展出,作品《長發(fā)少女》參加93’北京國際拍賣會;1994年作品在北京音樂廳畫廊展出;1997年首次將科學中的BZ現象引入到繪畫中來,并獨創(chuàng)了“BZ繪畫”;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2008年《張芳邨BZ繪畫展》在FANGART展出;2008年在北京798錦都藝術中心舉辦個展;2008年作品在德國、法國、奧地利巡回展出;2009年美國紐約后世紀畫廊邀請展;2009年杭州西湖美術館邀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