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七十五年水工科技歷程
一、西北農學院(1937年夏~1946年冬)
(一)西北農專和修建防空隧道
(二)紀念李儀祉先乍
(三)西北農學院水利系
(四)武功水工試驗室
(五)學術出差
(六)家庭、結伴南返
二、中央水利實驗處(1946年冬~1948年春)
(一)公共工程委員會
(二)準備赴美國留學
(三)喪父哀痛
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1948~1949年)
(一)明尼蘇達大學、SAF水工試驗所
(二)碩士研究計劃和論文試驗
(三)方角彎頭導流葉片組試驗研究
(四)EnglneerzngHydraulics學術討論會
(五)碩士論文、學位授予大會
(六)生活點滴
(七)留美科協(xié)、離美返國
四、南京水利實驗處(1950年~1956年夏)
(一)科研隊伍擴建
(二)水工試驗大廳完建
(三)治淮科研基地
(四)水工試驗學習班
(五)水工試驗研究學術討論會
(六)南實處半數(shù)調北京
(七)科技出差新沭河泄洪行水測驗
(八)入黨、社會活動
五、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1956年夏~1958年夏)
六、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1958年夏起)
(一)合并建院
(二)水工研究所
(三)“文化大革命”、平輿五七干校
(四)水電部科技司
(五)水電部科學研究所水利研究室
(六)水利調度研究所
(七)恢復重建水科院
(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九)水力學專業(yè)委員會
(十)八秩志賀、享受住院醫(yī)療照顧
第二部分 水工科技專題憶述
七、高壩泄洪、消能、防沖
(一)二灘高拱壩大流量泄洪
(二)漫灣水電站表孔泄洪沖擊廠房
(三)小灣大水電站壩型選擇
(四)安康水電站侶川水躍、挑流聯(lián)合消能
(且)挑流消能、巖石沖刷
(六)三門峽工程改建
八、高速水流空化與空蝕問題
(一)減壓箱是研究水流空化問題的利器
(二)三門峽水庫雙層孔過水空化的消除
(三)龔嘴水電站空蝕治理
九、科技調研——葛洲壩、都江堰
(一)葛洲壩五個科研基地
(二)泥沙專家組實地調研
(三)特大流量的泄洪排沙工程居世界前列
(四)椰江堰與魚嘴電站
(五)都江堰增建外江閘
十、歐美兩項長距離跨流域調水工程
(一)西班牙東南部北水南凋工程一瞥
(二)美國加州北水南調工程
十一、我國6級以上強震史料的分檔統(tǒng)計
(一)611次強震史料分檔統(tǒng)計
(二)南北地震多發(fā)帶
(三)臺灣1979年前強震史料的初步統(tǒng)計
十二、書刊編纂
(一)《中國大百科全書水利》卷
(二)《水工設計手冊》(第一版)第六卷
(三)《高壩大流量泄洪建筑物》
(四)《大壩溢洪道》
(五)《水工水力學及水文論文集》
(六)《高土石壩技術的發(fā)展》
(七)《水利學報》
第三部分 附錄
附錄一 榮譽證書、獎狀等
附錄二 《水工追述》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