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點文化》從2008年開始醞釀,由初稿到修改稿,歷時近5年的時間,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現(xiàn)在終于定稿了,如釋重負。本人從事烹飪生產管理和教學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其間,與面點結緣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剛從專業(yè)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江蘇南京飯店,從事面點廚房生產工作5年;調入學校后,擔任《面點工藝》課程的教學任務又5年;先后編撰了不同文化層次的面點工藝論著和教材5本,撰寫了面點工藝與文化類論文十余篇,在面點技術理論上也曾做出過一些大膽的探索和研究。近些年來,本人除了對餐飲經營管理與菜肴烹調理論的研究之外,花費在面點文化與工藝中的研究時間也不算少,可在飲食史學的研究上我還是一個新人。雖然曾學習過幾年中國語言文學,但對于研文考史之事還很不擅長。盡管偶有古代飲食文化類的文章面世,那也純粹是個人愛好和一時所感。這次飲食史家趙榮光教授約稿于我,將“中國飲食文化專題史叢書”之面點文化的大任交予我,我是很猶豫的,也不敢應接。但趙老師的多次鼓勵和鞭策,我難以推托,唯有從命。在寫作過程中,我感到壓力較大:一是學識上的壓力,本人才疏學淺,很怕辱沒了這門傳統(tǒng)文化;二是工作上的壓力,學校事務繁多,加之學校搬遷至郊外的江寧大學城,每天路上來回要耗費3個小時,很難抽出多余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