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一生,應邀為別人寫了多大270余篇、超過80萬字的序言和跋。他所寫的序言和跋有下面幾個特點:(1)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所謂“廣度”,是指這些序、跋涉及不少學科,諸如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宗教學、教育學、文化學等等,甚至還涉及到如何學習、如何科研以及如何做人和道德修養(yǎng)等問題;所謂“深度”,是指它們所探討的問題極為深刻,對有些課題開創(chuàng)了先例,打開了思路。(2)不僅給讀者以知識和啟發(fā),還給科研人員以指導或啟示。例如他在為《印度各邦歷史與文化》一書所寫序言中指出:“像印度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語言、人種復雜的國家,沒有對于各邦歷史和文化的介紹,對外國人來說,想完全了解印度是不可能的?!边@篇序言,為我國研究印度的學者指出了方向。(3)季先生的不少序言還談到如何從事“科研”問題。例如他主張微觀必須與宏觀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