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家法
形式理性化只是必要條件和最低標準
文化觀的鐘擺
多元標準下的“進步”概念
“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范圍與限制
輯二 西學
叔本華:沒有意志的意志哲學家
“現(xiàn)實主義”可能嗎?
藝術究竟是怎樣流變的?——述評《藝術與人文科學——貢布里希文選》
傾聽德國性靈的震顫——讀劉小楓《詩化哲學》
輯三 國學
回到軸心時代
試論中國文化類型的形成
理性限度之內的快樂——中國飲酒文化
默契天道的養(yǎng)生之術——古代體育文化
儒家思想中的自然觀念
激活本土文化的思想資源
輯四 當代
北大學統(tǒng)與五四傳統(tǒng)——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
作為一種發(fā)展戰(zhàn)略的文化建設
中國能否走通“東亞道路”?
沿著八十年代的心力所向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