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魯國官修的歷史,它按照魯國十二君主的次序,簡略記錄了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的史事。相傳孔子曾經修訂過,孔子用“一字褒貶”有“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使人們揚善棄惡,因而《春秋》在西漢就被尊為儒家五經之一。後世因此稱這一時期為“春秋時代”?!度耖喿x國學經典大字注音全本(第四輯)·“尚雅”國學經典書系:春秋左傳(套裝共1-4冊)》即是左丘明對《春秋》進行的解釋,對當時一些史事進行詳細敘述。孟子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全民閱讀國學經典大字注音全本(第四輯)·“尚雅”國學經典書系:春秋左傳(套裝共1-4冊)》起于隱公元年,止于哀公二十七年,有無經之傳十一年。它詳細地記載了這一時期各國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的生平行事。它善于把復雜的事寫得有條不紊,剪裁得當,又善于以優(yōu)美流暢的筆墨敘事寫人,杜預說它“其文緩,其旨遠”,贊賞它的委婉與含蓄。《全民閱讀國學經典大字注音全本(第四輯)·“尚雅”國學經典書系:春秋左傳(套裝共1-4冊)》不僅是一部經書,也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杰出的文學作品。它在散文上的成就一向受到推崇,尤其是它長于描繪戰(zhàn)爭,善于鋪敘辭令,更為人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