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民親民 重在安民
千里上任 赴瘴鄉(xiāng)惡土
遮顏過市 伏賊也無奈
拒絕赴宴 取名得裹蒸
放低官架 五馬盡歸槽
同化峒民 穩(wěn)定百姓心
安置峒人 包公送鋤頭
問計于民 街邊下象棋
巧計安排 府宅成書院
聘請掌教 知己兩相交
挖溝開渠 排瀝筑魚塘
郡地郎中 以神道治病
設置義舍 招徠北流民
教后行刑 罰修治道路
魚肥稻熟 修建豐濟倉
民憂瘴疫 包公憂民生
頭等大事 為民掘水井
學前街南 義井啟后人
龍崗留影 廉井留名聲
每天一斤 金字作招牌
根竹黃鱔 烏龜似牛蹄
街市賣菜 吟詩三人賽
肇菜芽菜 包公教種菜
為政善政 時刻勤政
玉蟹爬茜 王三筑江堤
筑堤填院 居食有保障
包興建驛 憤青敲竹杠
直接叫板 攆闖驛之官
貢硯越多 百姓砸了鍋
深入硯坑 熱淚灑硯山
硯案平反 只征貢額數(shù)
辦事不力 應填青蛙命
微服私訪 妙對破奸案
上午審財 啞仔分家產
下午審情 雙夫爭一妻
夜審釘夫 包公游地府
女婿無良 禾鵒有涼亭
定下妙計 血衫叫街巷
牛角裝谷 自行批死期
鐵樹開花 惹下大冤情
口角糾紛 獻計待復仇
苦命鴛鴦 讓兇手償命
石磨沉尸 破案靠神機
嬸嫂奪子 包公施妙計
紫硯是寶 貪心成大害
不負朝廷 陰問除妖魔
為官做官 民頌清官
郡齋題詩 文德播端州
廉在思想 躬身聽廉課
廉在政治 以魏征為鏡
廉在社會 密者應疏之
廉在親屬 稱道德名家
廉在生活 不搞特殊化
巧在測字 意在測能力
包公看相 知人而善任
清心選士 應席答面試
廣結名士 贏得好名聲
三人同游 星巖留題壁
包公離任 峽口遇風險
包公古祠 端州傳稗史
硯洲名樓 百年共景仰
府衙浩然 古井耀青天
附錄
包公的有關資料
論文三則
包公清官形象在端州成名(謝健江)
關于包公文化內涵的思考(黃小紅)
包拯政治理念的發(fā)軔(陳大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