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學經典細讀
一堆理論命題感悟
——文藝學革命宣言之二
(代自序)
一 散兵游勇的持久戰(zhàn):向純文學研究的頑敵全線開火
二 文本至上主義:閱讀信仰 細讀:文學經典閱讀方法
三 思考和批判法律是造就文學經典的必由之路
四 當代文學經典的萌芽之作均以法律思考、批判為主題
五 文學批評的法律標準的確認與運作勢在必行
六 法律視角下的國學熱:開歷史倒車的學問傾向
七 法律:文學研究創(chuàng)新、突破的廣闊天地
八 法律:學術內容打假的指針
九 法律:跨國界、跨文化對話的橋梁
第一輯 典型案例法理賞析
一 層出不窮的謀反案
二 把諷刺矛頭指向皇帝的兩起罷官案
三 敢于克扣頂頭上司的受贓案
四 和尚吃官司的案件
五 范進犯罪難認知的案件
六 法外用刑和幕后搗鬼的牛肉案
七 行賄買官的一起窩案
八 范進法外開恩的考試案
九 兩個高級干部參與的巫術案
十 富有法律哲學意味的共同犯罪案
十 一 寧王謀反與王道臺投降難以分割的案件
十 二 王惠潛逃引發(fā)的案件(一)
十 三 王惠潛逃引發(fā)的案件(二)
十 四 王惠潛逃引發(fā)的案件(三)
十 五 一個細節(jié)寫出的三連環(huán)趣味案
十 六 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糊涂不清的案件
十 七 深夜里發(fā)生的詐騙案
十 八 又一起發(fā)生在夜晚的詐騙案
十 九 詐騙萬兩銀子未遂的案件
二 十 兩起沖撞官轎的案件
二十一 遭到百姓反對的知縣罷官案
二十二 潘三包攬的輪奸案
二十三 潘三包攬的賣弟媳變搶老婆的案中案
二十四 潘三包攬的代考案
二十五 潘三包攬的代考案
二十六 匡超人兩次結婚都犯罪的案件
二十七 三起不倫不類而夭折的案件
二十八 向知縣審理的和尚告狀案
二十九 向知縣審理的醫(yī)療糾紛案
三 十 向知縣審理的“殺夫”案
三十一 向知縣被革職的案件
三十二 賣兒與把兒過繼給異姓人都犯罪的案件
三十三 鮑文卿化解的秘書犯罪中止案
三十四 方孝儒被夷十族的大血案
三十五 兩起處罰原告的案件
三十六 虞博士監(jiān)考失職案
三十七 同官縣知縣嚴于執(zhí)法的案件
三十八 木耐夫婦裝鬼劫財害命的案件
三十九 以犯罪手段對付犯罪的連環(huán)案
四 十 生意糾紛引發(fā)的武裝叛亂案
四十一 蕭云仙的經濟賠償案
四十二 婚姻糾紛案引發(fā)的刑事犯罪案
四十三 官員家屬攜妓飲酒的案件
四十四 馮君瑞被綁架案件
四十五 余氏兄弟違禮法犯刑法的案件
四十六 余老二愚弄官府的案件
四十七 鳳四老爹私了的盜竊案
四十八 鳳四老爹大鬧公堂的案件
四十九 鳳四老爹私了的債務案
五 十 失火案與放火案
第二輯 法律文化現象釋義
五十一 禮法現象之一:特殊婚禮
五十二 禮法現象之二:各不相同的喪禮
五十三 禮法現象之三:有速成有拖延的葬禮
五十四 禮法現象之四:官吏的丁憂
五十五 禮法現象之五:演戲般的祭禮
五十六 禮法現象之六:祠的祭祀理念
五十七 禮法現象之七:禮法關系
五十八 禮法現象之八:禮法實務評論
五十九 禮法現象之九:民間禮言論
六 十 四大賤民
六十一 法律與宗教
六十二 法律與行規(guī)
六十三 范進法律地位的悄然變化
六十四 胡屠行兇打范進的法律哲學
六十五 關于詞訟問題的談話
六十六 杜少卿的兩種立法建議
六十七 皇帝拒絕納賢的法律借口
六十八 “這個成何刑法”——統(tǒng)攝全書的法律警句
六十九 光榮榜上的罪犯名單
七 十 《儒林外史》法律主題迷失概況
第三輯 法律描寫的藝術舉要
七十一 假托明代歷史,假中求真,仿佛構成了明代法制史
七十二 法律社會學景觀散點透視,視野廣闊,見聞豐富
七十三 取用真實的生活原型,真中有假,顯得更真實
七十四 在日常生活的土地上催開法律主題的鮮花
七十五 案件整體設計上始終自覺追求簡潔、明快的統(tǒng)一風格
七十六 案情開展的四種基本模式
七十七 連環(huán)案組合及其內在法理邏輯
七十八 結構上的前后呼應與法律內容的依次表現
七十九 讓人物言論出乖露丑的法律諷刺藝術
八 十 以案寫人的藝術成就
附錄 《儒林外史》法律案件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