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傳統(tǒng)的邊際上創(chuàng)新(盛洪)
自序
第一章 政治儒學與當代儒學的另一發(fā)展路向
第一節(jié) 從心性儒學走向政治儒學
(一)當代新儒學面臨的最大危機是未能開出新外王
(二)當代新儒學未能開出新外王的嚴重后果
(三)當代新儒學未能開出新外王的原因
(四)當代新儒學的另一發(fā)展路向是從心性儒學走向政治儒學
(五)結語:政治儒學的時代使命
第二節(jié) 當代新儒學在“外王”問題上的缺失
(一)當代新儒學的外王觀
(二)當代新儒學外王觀存在的問題
(三)現代儒學開新外王所欲憑借的傳統(tǒng)思想資源
(四)結語:正確認識儒學傳統(tǒng)與西方民主
第三節(jié) 王陽明與牟宗三良知學說之比較及“新外王”評議
(一)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說”
(二)王陽明良知學說與牟宗三良知學說之同異
(三)牟宗三良知學說之定位及“新外王”評議
(四)結語:良知只可呈現而不可坎陷
第二章 政治儒學與中國儒學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政治儒學的淵源、特征及與西學的關系
(一)儒學兩大傳統(tǒng)的消長
(二)政治儒學是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傳統(tǒng)
(三)政治儒學的基本特征
(四)政治儒學與政治化的儒學
(五)政治儒學與西方學術的關系
(六)結語:政治儒學的歷史使命是創(chuàng)造中國式的政治制度
第二節(jié) 政治儒學中的責任倫理資源
(一)韋伯與責任倫理
(二)生命儒學與政治儒學
(三)政治儒學傳統(tǒng)中的責任倫理資源
(四)結語:正確理解責任倫理的性質與兩大儒學傳統(tǒng)
第三節(jié) 重建“以制說經”的政治儒學傳統(tǒng)
(一)復興經學與“以制說經”的政治解經學系統(tǒng)
(二)“以制說經”的政治解經學以今文“家法”建構制度創(chuàng)造歷史
(三)“以制說經”的政治儒學傳統(tǒng)舉例
(四)重建政治儒學“以制說經”傳統(tǒng)之學術意義與時代價值
第四節(jié) 儒教的社會、文化與歷史觀
(一)儒教的政治觀——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與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礎
(二)儒教的法律觀——無訟去刑的法律理想與德主刑輔的治國原則
(三)儒教的婚姻觀——本天繼后的嫁娶觀、男女有別的婚義觀與正夫婦之始的政教觀
(四)儒教的群己觀——盡其在我的人倫觀與互為義務的名分觀
(五)儒教的教化觀——六藝之教的王化觀與人格之教的德化觀
(六)儒教的歷史現——自作天命的未濟觀、世亂文治的三世觀與文質再復的變易觀
第三章 政治儒學與現代民主政治
第一節(jié) 超越西方民主回歸儒家本源
(一)天道與自然法
(二)道德心性與自然法
(三)儒家道德與自然法
(四)普遍人性與人類政治
(五)儒家本源與西方民主
(六)小結
第二節(jié) 儒家文化:建構中國式市民社會的深厚資源
(一)大一統(tǒng)中的多元社會
(二)正義謀利下的市場經濟
(三)忠信仁愛下的契約關系
(四)庶富教下的物質繁榮
(五)禮樂制度中的人性尊嚴·
第三節(jié) 儒家大一統(tǒng)的政治智慧與中國政治文化的重建
(一)大一統(tǒng)思想的本來含義
(二)大一統(tǒng)思想的真實價值
(三)大一統(tǒng)思想的現代意義
(四)結語:儒家大一統(tǒng)的政治智慧是中國政治文化重建的重要資源
第四節(jié) 從中國儒家立場對“全球倫理”的幾點看法
(一)當今之世不可能形成一種“全球倫理”
(二)切實遵循各種文化中已有的“本土倫理”
(三)《全球倫理普世宣言》中的“西方中心論”傾向
(四)幾個具體問題
第四章 政治儒學與中國現代化及東亞政治文明
第一節(jié) 儒家文化與中國現代化
(一)儒家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特質與文化方向
(二)儒家文化與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
(三)儒家文化與中國經濟的發(fā)展
(四)儒家文化與中國政治的重建
(五)儒家文化與中國道德精神的回歸
(六)結語:儒家文化能“證成”并“貞定”中國式的現代化
第二節(jié) 后冷戰(zhàn)時代東亞政治文明的回歸與重建
(一)東亞概念及其政治傳統(tǒng)的界定
(二)后冷戰(zhàn)時代東亞遺留的政治問題
(三)東亞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四)結語:東亞政治文明的回歸與“政治東亞”的重建
第五章 政治儒學與中國民族主義
第一節(jié) 中國無根的民族主義之缺失及其對治之道
(一)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是一種無根的民族主義
(二)中國無根的民族主義不能把中國建成現代國家
(三)以儒家傳統(tǒng)作為中國民族主義的根本是把中國建成現代國家的先決條件
(四)結語:以儒家文化建立中國實質性的民族主義
第二節(jié) 基督信仰與中國文化
(一)基督信仰與歷史文化
(二)基督信仰與民族精神
(三)基督信仰與生命選擇
(四)結語:基督信仰與中國文化的永恒沖突及其相處之道
第三節(jié) 評亨廷頓教授的文明沖突觀
(一)文明的沖突是永恒的沖突
(二)文明的差異并非導致武裝沖突的主因
(三)文明沖突的性質
(四)儒家并不可怕
第四節(jié) 《春秋》書法下的戊戌變法
(一)何謂“實與文不與”的《春秋》書法
(二)“實與”戊戌變法
(三)“文不與”戊戌變法
(四)結語:《春秋》書法的現代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