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甲申三百年祭
02海外中國研究·性別、…
03安妮女王時代的英格蘭:和…
04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05敦煌日月:出土天文歷法文…
06庸儒齋隨筆
07新出碑志與元代河北研究
08耆紳政治:蘇社集團與江蘇…
09講透資治通鑒25
10《史記》新發(fā)現(xiàn)
蘇同炳 著
《大家史說(第2輯):外野史亭雜記》主要收錄了火牛城遺跡、從西施說起、滄…
可購
程民生 著
位于七朝古都開封的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歷史專業(yè)…
李大釗 著
《百年經(jīng)典學術叢刊:史學要論》包括李大釗《史學要論》、《史學思想史講義》…
紀連海 著
《史記》是中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8年的時間寫成…
劉懷玉 著
暫缺簡介...
周倫玲 ,竺柏松 編
《琳瑯滿紙憶前時:懷念周汝昌先生》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追念文章,第…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中華書局編輯部 編
《牖啟戶明:復旦文史講堂之五》收錄了八位分別來自日本、比利時、美國和海峽…
楊毅 著
著述三十余種、七百余卷,在學術史上蔚為大觀,為何卻是“生前聲名顯,而今獨…
蔡尚思 著
《中國歷史新研究法》一書,為《中國思想研究法》的姊妹作,書中對中國史書進…
張大可 著
張大可所著的本卷《史記文獻研究及選講》,編列文集為第三卷,分上中下三編。…
吳曉懿 著
《戰(zhàn)國官名新探》之作也,原為曉懿博士學位論文,於為官之道略無用處,而于文…
《張大可文集(第6卷):史記二十講》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系列講座…
張清民 著
《學術研究方法與規(guī)范:大學用書》作者張清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雖然…
陳宇赫 著
《明代大理寺研究》研究的時間貫穿于有明一代,著眼點是國家機構中的大理寺。…
寧波市鄞州區(qū)檔案館 編
《近代鄞縣史料輯錄(套裝上下冊)》將所輯內容分為農業(yè)、工商各業(yè)及調查、金…
李世萍 著
《漢代教化的多維研究》梳理了先秦“五經(jīng)”、諸子的教化思想,還對楚辭教化思…
文史哲編輯部 編
《文史哲叢刊·考據(jù)與思辯:文史治學經(jīng)驗談》選編改革開放以來《文史哲》…
田艷霞 著
《河南社會科學文庫(2012年輯):漢代女性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漢代女性教育…
徐龍國 著
《秦漢城邑考古學研究》中收集了經(jīng)考古調查與發(fā)掘的630多座秦漢城址資料,并…
陳新 ,陳恒 編
《二十一世紀的史學理論:十二年回顧》有文集21篇,由21位哲學、史學理論、史…
張藝曦 著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陽明學的鄉(xiāng)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
《史記論贊輯釋》是專題解讀《史記》中的“太史公曰”。“太史公曰”是司馬遷…
司馬遷寫《史記》,強調“成一家之言”?!把浴本褪亲h論、理想和主張。司馬遷…
陳小沖 著
《日據(jù)時期臺灣與大陸關系史研究(1895-1945)》以臺灣與大陸關系史中日據(jù)時…
梁啟超 著
《中國歷史研究法》是繼梁氏《新史學》后又一杰作,系以傳統(tǒng)史學所積累的方法…
許知遠 編
《理想國·東方歷史評論(第1輯)·特別策劃·共和為什么失?。骸?/p>
杜家驥 著
《明清史學術文庫:清朝滿蒙聯(lián)姻研究(套裝上下冊)》主要收錄了清初喀喇沁部…
于文善 著
研究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總結和反思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fā)展過程中的…
錢穆 著
《中國歷史研究法》從通史和文化史的總題及政 治史,社會史、經(jīng)濟史、學術史…
黃樸民 著
中國歷代統(tǒng)一戰(zhàn)略是一筆豐富的戰(zhàn)略文化資源,有必要認真地加以研究和總結。其…
《天人合一:董仲舒與兩漢儒學思潮研究》一書是全面闡述董生思想的優(yōu)秀著作?!?/p>
祝勇
《盛世的疼痛》是著名作家祝勇的一部散文力作。作品講述了自商鞅變法到清朝末…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中古史…
《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lián)誼會會刊:中國中古史研究(第3卷)》主要內容包括:…
丁德科,梁建邦,黨大恩 主編
2011年5月中旬,中國《史記》研究會和蘇州市孫武子研究會在蘇州孫武書院召開…
“這是一段大變革的歲月,也是一個充斥紛爭的歷史舞臺,更是一個追求新生的時…
作為東漢晚期思想界的巨擘何休,其著作對于后世無疑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文…
王運生 著,王兟 譯
《資治通鑒》是中國的一部歷史名著,記載著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間共1362年…
新課程閱讀研發(fā)中心編著
《大閱讀·教育部語文新課標·N+1分級閱讀叢書:史記》與班固的《漢…
(加)卜正民、(法)鞏濤 等著,張光潤,…
1904年秋北京菜市口,犯人王維勤被公開處決,觀者如堵。此后幾個月,凌遲酷刑…
故宮博物院 著
清史資料浩如煙海,且文種復雜,散布各地,對研究者之參考使用,頗為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