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2013)》重在討論社會轉型與價值觀重建。價值觀之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非自今日始。早在20世紀80年代價值哲學初創(chuàng)時期,關于當代中國價值觀變革就是一個備受矚目的話題。不過,今天價值觀重新成為熱點問題時,已經與當初的討論具有很不相同的語境和特點。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融入了世界,而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深刻地暴露出來。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關于價值觀的討論,主要是呼喚價值觀念的主體自覺和訴求價值觀念的多樣化,帶有思想啟蒙的特征,以期為改革開放鳴鑼開道;那么,今天的討論所面臨的問題則是,如何在一個日益多樣和分化的價值觀念格局中,基于社會歷史哲學的宏觀視野,通過民間社會的相互交往以及官方與民間的建設性互動,有效形成能夠體現(xiàn)和凝聚全體中華民族的價值共識,以期為中國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方向性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