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版序·如何學練王氏水性太極拳/藍晟
序一·普度眾生接引有緣/沈善增
序二·千古不絕太極魂/藍晟
增一分減一分都是錯
似相非相一直在變
“流體”打拳
遵循自然生息
大道相通
“7個音階”
沒有的有,有的沒有
不要刻意地分辨什么
出世間與上上智
“安住真如地”的功力
見相非相,但不能沒有相
陰陽相濟,流水無形
下意識的形而上
河圖洛書是如何誕生的
否定是因為肯定
太極拳的根
最好的拳譜——佛經
最好的老師——如來
太極拳的名和理,體和用
學會運用地心引力
什么是單推手
比精氣神還細微
智過于師方能傳授
太極拳的相和性
掤、擠、按
沒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
世間萬物皆吾師
最柔弱的是水,最有力量的也是水
自行車的原理
沉浮開合
變出無限可能
太極拳是立體的
極至生變
伴你一生的水性太極
沒有中心的中心是最微妙的中心
無數個“張三豐”
精益求精,永無止境
太極圖的秘密
唯有空才是實相
道法自然
我的拳,如黃浦江之水
體悟“性”的精妙
午夜:最佳開悟時間
丙吉問牛,能知大體
“悟空”——開悟的關鍵
太極拳的味道
出手不見手,方為高手
用中國人思維打拳
從“有”到“有無”的回歸
重在自悟
太極拳的生活屬性
萬物歸心
字為心生法為太極
實相非相,一遍一個樣
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
龍與太極拳
力能互換,緣起性空
中心解說
借力自然
佛學太極,珠聯(lián)璧合
萬變不離其宗
最中心的中心
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師法自然,一通百通
十三總勢,合而為一
不斷地破除,不斷地建立
明了“我”心
心究竟是什么?
付出才能收獲
推手的真意
佛經就是拳譜
里就是外,外就是里
無為而“至”
陰陽一體,大轉“法”輪
學太極,學什么?
機緣和因緣
心中之道:虛空
狀元之志,人應有之
搬攔錘以什么面目出現(xiàn)
變化萬千是太極
以“靜”制動
拳拳服膺
掌握平衡,消除力量
最高境界,自覺自悟
回歸于無
自然生長律在五行中
一出手就有十三勢
王宗岳《太極拳論》的髓核
無遮大法
八門五步
“一”生“三”
“如如”之境
套路是什么
轉的四個境界
太極拳的河圖洛書境界
功夫的進階和境界
八門聯(lián)動
一搭手,手腳都作廢了
圓是方用,方是圓用
太極拳的核心
恢復到緣起性空
不要徒增其法
用氣勢打拳
傳承不易
練太極拳,四維半
拳無拳,意無意
要勇于突破,不墨守成規(guī)
推手和實戰(zhàn)的要訣
一步錯,滿盤皆輸
最深刻和最簡單
太極拳的三大“秘訣”
半維就是“精氣神”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太極拳的基本站姿
功夫的本質相同
功夫是潛移默化的沉淀
十三總勢莊
最基礎的,也是最深的
功夫就像一條魚
思維不要僵化
練太極拳的狀態(tài)
練起勢,從點線面體開始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功夫的規(guī)矩
龍和風
如皮撩火的功夫
開悟有契機
《心經》的核心是兩空
親近水,變成水
自性不變,外相無常
三空之性就是大智大慧
三大法門
讀書要讀佛書
體悟水性,體悟合一
為什么說太極拳是拳王
太極“發(fā)燒友”
智慧和妄念是一體的
結合拳法講佛法
太極拳是禮儀之邦的產物
武拳文練
佛法是覺悟之法
最大的布施
太極拳的死學和活學
發(fā)揚太極拳就是發(fā)揚佛學
太極拳的世間法
太極拳是智慧拳
你怎么學我就怎么教
是“四兩拔千斤”不是“四兩撥千斤”
最痛、最酸、最麻的骨頭
利用旋轉和轉變的原理
偏沉則隨
一邊建立,一邊掃除
“大智慧”是什么
最終一切都是要去掉的
四大皆空
外面的動作收斂,內部卻翻江倒海
練到什么境界,太極拳才能防身
太極拳就是佛學
有了水,就正式入門了
生生滅滅,只是向心、離心而已
如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做太極拳的十地菩薩
內動不可令人知
太極拳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太極是中國的核心思維
其實陰陽是不分的
松空圓滿,也可以坐著練
本來是自在的,后來卻不自在了
出世間上上法,還要離開法
學、入、悟、改、出、創(chuàng)
王譜(《太極卷論》)究竟講了些什么
太極拳譜主要論點與其他拳術之不同點
八門五步的內涵
太極拳的思維方式
“意氣均來骨肉沉”的真意
浪采花之功夫
太極拳必須避免雙重
從學日益,從道日損
用意不用力、力從人借的原則
太極拳的文化內涵
太極拳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