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民生改善的相對滯后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改善民生?一種普遍的共識是應加強對財政、民生的投入,學界為此提出了民生財政的概念,旨在將財政向社會民生的傾斜性支出政策進行特定化研究。然而對于何謂民生財政,如何實施民生財政,如何克服將民生財政簡單等同于民生投入的誤區(qū),如何認識法律在實施民生財政中的作用,如何構建實施民生財政的法律保障機制等問題卻存在廣泛爭議。本書從關于民生財政的若干代表性觀點入手,揭示民生財政的內涵及其與公共財政的關系,總結實踐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種實施進路,提出構建民生財政的法治化框架。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實施民生財政的預算法律機制、收入法律機制、支出法律機制、監(jiān)督法律機制與救濟法律機制幾個方面具體闡述了法治保障的對策意見,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