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部分 文化遺產新視角
文化遺產:概念發(fā)展與社會進步
文化遺產學:試說一門新興學科的雛形
中國特色文化遺產理論體系芻議
歷史的合流與共同的命運——紀念《保護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頒布40周年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當下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與傳承
人類的世界遺產事業(yè):30年的漫漫路
中國世界遺產事業(yè)的2003年——反思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經營的若干問題
人類共同的遺產與我們——中國世界遺產事業(yè)25周年
守望、傳承、弘揚、分享:建立新的世界遺產倫理與管理體系——答《風景名勝》雜志記者問
迎接文化遺產事業(yè)的春天
保護·傳承·發(fā)展——迎接文化遺產事業(yè)的新時期
第二部分 文化遺產價值論
迎接文化建設的新世紀
文化之路:從傳統(tǒng)看現代
文化遺產與都市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建設——兼談文化遺產相關學科及博物館在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
略論傳統(tǒng)文化資源與當前的社會文化建設
對待文化遺產要有文化眼光——兼談圓明園流失文物回歸問題
歐洲一體化與世界文化的戰(zhàn)國時代
軍閥·學閥·財閥·門閥——由日韓財閥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現象
江山破碎圓明夢醒——尋望近世中國文化的背影
城市遺產與當代文化
文化會面時代與節(jié)日文化遺產——關于文化遺產與文化交往的一些斷想
我國急需設立文化遺產日
文化遺產與未來的主人翁
文化遺產的浩劫:歷史的悲劇與歷史的必然
第三部分 文化遺產保護論
誰的文物工作方針?
文物法遭遇尷尬?——俞星偉“捐贈”文物事件感懷
世界遺產怎樣管理——由曲阜水洗“三孔”事件談起
加強管理是關鍵——從鎮(zhèn)江張云鵬故居入選2000年文化遺產保護杰出項目獎談起
重提科學與民主:從文物保護的科技創(chuàng)新說起
培育文物保護第一生產力鍛造文物保護科技支撐平臺
用獎勵與宣傳推動社會參與文物保護新體制的建立
感恩與回報:《人與遺產》書后
思想與行動:文化遺產保護的艱難處境
文化遺產保護急需這樣的理論研究——讀李曉東先生新著《文物與法律研究》有感
以信息化支撐文物保護和科研——兼談信息時代的文博信息共享
國保單位評選:提升我國文物保護與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十年減災運動:文物保護國際行動之一
文化遺產保護的諾貝爾大獎:文物保護國際行動之二
小機構大作用——ICCROM50年光輝歷程的啟迪
關于文物回歸與文化交流問題
關于流失流散文物的征集搶救問題
文物架橋文明對話——關于文物追索返回熱潮的法律、道德及理性冷思考
中國考古學與文化遺產保護——個觀念變遷的歷史檢討
考古學與大遺址保護——文化遺產時代中國考古學的覺醒
體制·機構·規(guī)劃·管理:用什么來解決大遺址的保護問題?——良渚大遺址保護探索答問
……
第四部分 市場經濟中的文化遺產
第五部分 文化遺產傳播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