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
(一)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現狀的反思
(二)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趨勢的審視
二、已有的研究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史撮要
(二)國內主要研究領域與觀點梳理
(三)國外主要研究領域與觀點梳理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素的相關概念界定與論域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素界定——基于系統論
第一節(jié) 系統論
一、系統論的提出與發(fā)展
二、系統論的基本觀點
三、系統的一般特點
第二節(jié) 系統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素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運作過程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結構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統要素關系
小結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
第一節(jié) 主體的合法性與結構
一、主體討論
二、主體合法性
三、主體結構
(一)人民群眾
(二)知識分子
(三)領袖人物
第二節(jié) 作為主體的陳獨秀、瞿秋白和毛澤東
一、“實踐-理論”型主體陳獨秀
二、“理論-實踐”型主體瞿秋白
三、“實踐-理論-實踐”互動型主體毛澤東
第三節(jié) 比較與啟示
一、偏離原因分析
(一)陳獨秀“拐了彎”的教條主義
(二)瞿秋白典型的教條主義
(三)毛澤東靈活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主體方面的啟示
小結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馬克思主義”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概念
一、追問“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觀點綜述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馬克思主義”
(一)提法演變
(二)范圍劃定
(三)內涵界定
第二節(jié) 陳獨秀、瞿秋白和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一、作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
二、作為宇宙觀的馬克思主義
三、作為認識論、方法論和世界觀的馬克思主義
第三節(jié) 三者的比較與啟示
一、三種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方式
(一)工具式應用
(二)被動式應用
(三)靈活式應用
二、正確地對待馬克思主義
三、深化馬克思主義研究
小結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國具體實際”
第一節(jié) “中國具體實際”的概念
一、提法的演變
二、學界對“實際”的討論
三、“中國具體實際”的內涵
第二節(jié) 陳獨秀、瞿秋白和毛澤東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理解
一、陳獨秀對“中國具體實際”的認識
二、瞿秋白對“中國具體實際”的認識
三、毛澤東對“中國具體實際”的認識
第三節(jié) 三者的比較與啟示
一、三者對“中國具體實際”認識的比較
二、原因:三種不同的實踐方式
(一)“淺嘗即止”式實踐
(二)“間接過濾”式實踐
(三)“深度調研”式實踐
三、啟示:深入科學的調查是認清“中國具體實際”的根本途徑
小結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環(huán)境因素
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的合法性與表現
一、環(huán)境存在的合理性
二、環(huán)境因素的內容與表現
第二節(jié) 陳獨秀、瞿秋白和毛澤東遭遇的“環(huán)境”
一、陳獨秀與共產國際的糾葛——無奈的順從與嘗試性抗爭
(一)無奈的順從
(二)嘗試性抗爭
二、瞿秋白與共產國際——成也“共產國際”,敗也“共產國際”
三、毛澤東與共產國際的糾葛——實踐抗爭的“勝利”
第三節(jié) 三者的比較與啟示
一、三者對“環(huán)境”應對的客觀條件的比較
(一)財政制約——從依賴共產國際到自力更生
(二)軍隊實力——從弱小到強大
(三)決策經驗——從不知所措到應對自如
二、三者對“環(huán)境”應對的主觀條件的比較
三、啟示:營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
小結
結語 斷裂與連續(xù):比較之間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