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在生成及發(fā)展歷程中綻放人性之美
第一節(jié) “本能活動”向“生產勞動”的轉變——人類的歷史生成
第二節(jié) 天使與魔鬼交錯,獸性與靈性磨合——人性及其本質
第三節(jié) 追求自由、解放與和諧——人在發(fā)展過程中走向理想境界
第四節(jié) 為“物”所役,為“市場”所困——人性的異化和迷失
第二章 人通過勞動實踐展現(xiàn)其本質力量
第一節(jié) 主體改造客體的對象性物質活動——實踐觀的再理解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普照的光”——實踐觀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jié)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活動形成了生產方式
第四節(jié) 人的生命體現(xiàn)和本質特性——實踐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第三章 人與自然的“共榮”與“和諧”
第一節(jié) 敬畏與崇拜,征服與統(tǒng)治,共榮與和諧——自然觀的與時俱進
第二節(jié) 人的主體性與受動性——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人類實踐的主體效應與反主體效應——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第四節(jié) 人與自然“同呼吸,共命運”——建設生態(tài)文明,創(chuàng)建美麗中國
第四章 人與社會的“互利"與“雙贏”
第一節(jié)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修身養(yǎng)性,提升品位——個人要融人社會,培養(yǎng)健全人格
第三節(jié) 自由自覺的勞動創(chuàng)造——人作為智慧生命體的價值和意義
第四節(jié) 一個世界,兩種制度,多元文化——文化多元化對人的影響
第五章 人的素養(yǎng)要在哲學思維中浸潤與培育
第一節(jié) 理性王國,智慧象征——哲學的特性與價值
第二節(jié) 升華靈魂,鍛造人性——哲學使人成為大寫的人
第三節(jié) 辯證哲學思維內化為人生境界——培養(yǎng)哲學的生活態(tài)度
第四節(jié) 渴望理性的召喚——哲學的“邊緣化”
第六章 人在其精神家園中找尋自身的歸屬
第一節(jié) 人類精神家園的支撐點——宗教與信仰
第二節(jié) 物欲與物化——人類精神家園受到侵蝕
第三節(jié) 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合唱”
第四節(jié) 找尋心歸宿、傳遞正能量——呵護精神家園、提升幸福指數(shù)
參考文獻
后記